[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现场高速动平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2649.0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马绿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8 | 分类号: | G01M1/3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汽轮 发电 机组 现场 高速 动平衡 方法 | ||
1.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现场高速动平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的步骤是:
1)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启动,做好准备工作;
2)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启动,测量升速特性,记录下轴系的轴振动的幅值以及相位和各轴承振动的幅值以及相位随转速的变化;
3)根据升速特性确定轴系上存在哪几类不平衡,即:是否存在一阶振型、二阶振型和三阶振型引起的不平衡以及外伸端不平衡,并对不平衡进行分析,确定加重方案;
4)加重后的振动分析:测量第一次加重后的振动幅值和相位;
5)加重后,结合紧固重量做出进一步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现场高速动平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该机组的轴系临界转速;收集同型机组的影响系数或参考相近容量和结构机组的影响系数,校验测振仪器本身的相位特性,为测量做好准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现场高速动平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测量升速特性是指:记录下各轴承振动的幅值和相位随转速的变化;工作转速时,除了测量轴系的轴振动的幅值和相位,还要测量转速稳定前后各轴承三个方向的振动的幅值和相位,而且降速时要复测过临界的轴承振动的幅值和相位数值,以避免转子启动前暂时弯曲带来的误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现场高速动平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根据升速特性确定轴系上造成轴和/或轴承振动的存在哪几类不平衡类型;不平衡类型包括一阶振型、二阶振型和三阶振型引起的不平衡以及外伸端不平衡,获取相位传递特性的类型和振幅传递的比例、每类不平衡的位置和大小的数据,参考行业内对该机型的处理,找到最接近的行业内处理该机型的经验数值,确定第一次加重方案。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现场高速动平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具体包括步骤要点如下:
①根据升速特性和振动分布,确定主要振源;参考行业内对该机型的处理,根据该转子通过第一临界转速的相位和振幅获得对称加重的位置和大小,再根据工作转速或第二临界转速的振动,获得反对称加重的位置和大小;如果在工作转速时,同一轴上的两轴承振动相位为反相,但幅值不同,应从振型不对称或两轴承刚度不同的原因上考虑,按反对称加重计算其位置和大小;如果两轴承振动相位在同相和反相之间,若有对称分量,先按相位关系判断该对称分量是否由第一阶不平衡所引起;如果是,直接按振动的反对称分量计算反对称加重的位置和大小;如果非,应分析有无第三阶不平衡或外伸端不平衡;若有,应将之前获得的对称和反对称加重重量的大小合成后,得到该转子每侧应加的重量;这样就同时考虑了工作转速和临界转速的平衡;
②根据升速特性及振动分布判断对轮处有无不平衡;如有,计算对轮应加重量的位置和大小;
③计算对轮加重对轴系中两转子振动的影响,或主要振源转子上加重对其它转子的影响;
当工作转速远大于nk1时,nk1指K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则略去对称加重的影响;
反对称加重的影响,如果没有影响系数参考,按通过一阶临界转速时的振幅比例或按本转子轴承的振动幅值的50%作计算;只要相位关系准确,这一比例的变化对邻近转子计算加重影响不大;
④将对轮加重以及主要振源转子的加重对其他另一转子振动幅值的影响与该转子的原始振动幅值相迭加,再根据①的方法计算这一转子上的对称和反对称重量;并根据该转子上的加重反过来再验算对其它转子的影响,这样确定各转子的首次加重;
⑤如果不平衡分布复杂,第一次不能分析清楚,,则先在主要平面上加重,为第二次启动后简化分析创造条件;所述“主要平面”指转子上相对于其它振型来说振动幅值最大的不平衡振型对应的加重平面;试加配重后再次启动机组并测量振动数据即之前所述的幅值和相位,这一过程的分析计算方法与首次加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研究院,未经山东电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26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