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干粉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2261.0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李菲;赵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A62D1/00 | 分类号: | A62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干粉 灭火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基灭火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负载型干粉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Halon1211、1301和2402三种气体灭火剂问世以来,因其灭火浓度低、灭火效率高、不导电等优异的性能,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叶,哈龙灭火系统的应用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其对臭氧层破坏严重,被联合国环境署规定限期淘汰,中国政府规定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哈龙系列灭火剂。
现有的哈龙替代产品主要有卤代烃灭火剂、惰性气体灭火剂、细水雾灭火剂、气溶胶类灭火剂、粉体灭火剂等。与其它灭火介质相比,粉体灭火剂具有灭火时间短,环境毒性低,适合缺水地区和易于长期存储等优点,因此粉体灭火剂的研究得到了各国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使用的干粉灭火剂粉末颗粒通常在10μm~75μm之间,这种粒子弥散性相对较差、比表面积也相对较低,因而定量的粉体所具有的总比表面积较小,单个粒子的质量较大,沉淀速度较快,且粒子受热分解的速率较慢,导致其捕获自由基或活性基团的能力有限,其灭火能力也就十分有限,进而限制了干粉灭火剂的使用范围。
由于干粉经超微细化后,粒径变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表面活性增高,灭火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国内外干粉灭火剂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超微细化方向发展。对于传统的气流粉碎、球磨等方法存在能耗大,粉尘污染严重,且受固有能力限制,很难将干粉粉碎至5μm以下。而新型的一些制备方法,如水相合成法、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法等虽然可以较好地降低粒度,但设备要求高,工艺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干粉灭火剂灭火时,只有临界粒径以下的小粒子起灭火作用,大粒子仅表面层起灭火作用,灭火效果与粒子比表面积密切相关。因此,将灭火组分负载到廉价、多孔、大比表面积载体上,不但使灭火粒子比表面积大大增加,还相应地减少了灭火剂使用量,既有利于灭火效能充分发挥,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同化学工程中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一样。据英国《消防安全杂志》(Fire Safety Journal,2000年第44卷第968-975页)报道,将NaHCO3纳米粒子加载到13X分子筛上,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粉体灭火剂,增大了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凭借多孔沸石和NaHCO3纳米粒子的协作作用提高了固体粉末的灭火性能。但其制备过程中采用的13X分子筛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商品的成本较高,且其采用了真空冷冻干燥,此干燥方法设备要求较高,能量消耗较大,继而增加了粉体灭火剂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灭火效果、弥散性好且成本较低的负载型干粉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负载型干粉灭火剂,组分和质量百分比为:
多孔载体65%-80%,
钾盐10.5%-30%,
轻质碳酸钙1.5%-3.0%,
滑石粉2.0%-6.5%。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孔载体为γ-Al2O3。
优选的是,所述的钾盐为KHCO3和KCl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负载型粉基灭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各组分的质量配比称量钾盐,配成钾盐溶液,然后与多孔载体饱和浸渍,搅拌均匀,40-100℃真空干燥8-12小时,再按照配比将轻质碳酸钙和滑石粉加入真空干燥后的粉体中,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的负载型干粉灭火剂。
优选的是,所述的钾盐溶液为用浓度为30%的酒精溶解的KHCO3溶液,浓度为4.3%-9.7%。
优选的是,所述的钾盐溶液为用浓度为50%的酒精溶解的KHCO3溶液,浓度为4.5%。
优选的是,所述的钾盐溶液为用浓度为30%的酒精溶解的KCl溶液,浓度为4.3%-11.4%。
优选的是,所述的钾盐溶液为KCl的水溶液,浓度为8.3%-15.4%。
优选的是,所述的饱和浸渍,以载体总重为100%计,钾盐的负载量为13.0%-46.2%。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孔载体制备方法为:将拟薄水铝石于500℃马福炉中焙烧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2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