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的密封圈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11894.X | 申请日: | 2005-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D·基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15/02 | 分类号: | B60C15/02;B60C15/028;B60C29/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汲长志;杨国治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密封圈 | ||
1.具有一无内胎的充气轮胎(1)的车轮所用的密封圈(8),所述轮胎具有两个设于其径向内侧的轮胎圆缘(6,7),借助于该轮胎圆缘将所述无内胎的充气轮胎(1)装配在一个分成多个部分的轮辋(2)的轴向外侧面上,并且具有一个使充气轮胎(1)向着径向内部朝向轮辋(2)密封的、布置在轮辋(2)的径向外侧上的、沿着圆周方向在轮辋的圆周上延伸的、并沿轴向方向位于充气轮胎(1)的所述两个轮胎圆缘之间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该密封圈(8)具有一个中央环形体(30),它具有圆柱形内表面用于配合在轮辋外表面上,并在中央环形体(30)的两个轴向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同中心的、柔性的环形侧腿(31,33),该侧腿在轴向方向上从中央环形体(30)向着外部倾斜地向径向外部延伸;在所述离开中央环形体(30)的侧腿(31,32)端部上,在环形侧腿(31,32)的指向径向内部的表面上设有在环形侧腿(31,32)的圆周上延伸的可变形的密封元件,
在相应于侧腿(31,32)径向内部端部的径向位置的第一径向位置上、在这两个侧腿(31,32)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的轴向间距c小于轮胎圆缘(6,7)在轮辋(2)上已装配的工作状态下在该第一径向位置上的轴向轮缘间距t1;
其中在相应于侧腿(31,32)径向外部端部的径向位置的第二径向位置上、在这两个侧腿(31,32)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的轴向间距e大于轮胎圆缘(6,7)在轮辋(2)上已装配的工作状态下在该第二径向位置上的轴向轮缘间距t2;
而且其中在密封元件的部位里在这两个侧腿(31,32)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的轴向间距大于轮胎圆缘(6,7)在轮辋(2)上已装配的工作状态下在第一径向位置上的轴向轮缘间距t1。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环形侧腿(31,32)的离开中央环形体(30)的端部上,径向位于中央环形体(30)之外,在环形侧腿(31,32)的指向径向内部的表面上设有在环形侧腿(31,32)的圆周上延伸的、可变形的密封元件。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可变形的密封元件是在圆周方向上对准的密封唇(33,34,35,36)。
4.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可变形的密封元件是在密封圈(8)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密封唇(33,34,35,36)。
5.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是多个在径向方向上分布的沿圆周方向上对准的密封唇(33,34,35,36)。
6.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是3至6个在径向方向上分布的沿圆周方向上对准的密封唇(33,34,35,36)。
7.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是多个在密封圈(8)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密封唇(33,34,35,36)。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密封唇(33,34,35,36)基本上垂直于侧腿(31,32)的表面离开侧腿(31,32)地延伸。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中央环形体(30)上在环形侧腿(31,32)之间设有用于加强环形体的机构。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用于加强的机构是一个或多个设于环形体的径向外侧面上的径向突起。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特征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径向突起里设有一个中空腔室(38)。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中央环形体(30)的径向外侧面上,在环形侧腿(31,32)之间设有一个在圆周方向上对准的加强筋板(37)。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中央环形体(30)的径向外侧面上,在环形侧腿(31,32)之间设有一个在环形体(30)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加强筋板(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陆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8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新型仿生骨骼肌
- 下一篇:一种脉冲式节能继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