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蜀葵纤维的染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1058.1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曲丽君;韩光亭;郭肖青;李凌云;李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3/66 | 分类号: | D06P3/66;D06P1/38;D06L3/02;D06L3/11;D06L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蜀葵 纤维 染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行业纤维染色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纺织用黄蜀葵纤维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黄蜀葵又名野芙蓉, 属于野生草本植物, 由于它有珍贵的利用价值, 所以对它进行人工栽培, 人工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黄蜀葵在人工种植过程中, 表现为抗逆性强,抗干旱耐稀薄、耐涝, 荒山坡地、盐碱地都可种植。
黄蜀葵白皮部纤维属于韧皮纤维,其化学组成特点是:纤维素含量高,白皮部纤维素含量达45%,纤维长度长、细度细、强力高、手感柔软、光泽好,是潜在的新型的优质纺织原料。
经化学脱胶后的黄蜀葵纤维为乳白色,纤维色泽暗淡,要将黄蜀葵纤维用于纺织工业,制成色彩丰富的纺织品,还必须要对黄蜀葵纤维的染色性能和染色效果和染色工艺进行研究。
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染色工艺流程,使用合适类型的染料,采用最佳前处理和染色工艺,使黄蜀葵纤维的染色达到鲜艳、纯净的效果。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新型的植物纤维——黄蜀葵纤维还没有染色工艺的现状,提供一种有效的、可工业化生产的黄蜀葵纤维的染色方法,使黄蜀葵纤维的染色达到鲜艳、纯净的效果,提高黄蜀葵纤维的使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黄蜀葵纤维的染色方法,包括前处理、染色、后处理工序,其特征在于:具体工序步骤包括:脱胶后得到的黄蜀葵纤维→漂练一浴→水洗→中和→水洗→染色→水洗→皂洗→再水洗→烘干。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染色工艺为:采用K型活性染料,染料用量6-10 g/L,食盐用量45-55 g/L,纯碱用量14-16 g/L,浴比1:20-30,染色温度55-65℃,固色温度85-95℃,染色25-35分钟后,在染浴中加入固色剂纯碱,染液呈强碱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染色工艺中:所述K型活性染料用量为8 g/L,浴比 1:25,60℃,10分钟后,先加盐总量的1/2,10分钟后,加剩余盐,40-50分钟,加纯碱总量的1/2固色,20分钟,加剩余纯碱固色,40分钟。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漂练一浴为氧碱漂练一浴:30%过氧化氢15-20g/L,4-6g/L的氢氧化钠调pH值10.5-11.0,浴比1:20-30,按照处方计算各组分用量,配制工作液,水浴加热至90-110℃,加入黄蜀葵纤维,保温浸漂85-95分钟,取出纤维在室温水洗,晾干以作下一步处理。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漂练一浴为生物酶氧碱联合漂练一浴:配液温度50-55℃,KDN-T01碱性果胶酶4-6g/L,浴比1:10-15,时间3-4小时,之后加入NaOH 1-1.5g/L,Na2CO3 3g/L,Na2SiO3 4-6g/L,H2O2 7-9g/L,浴比1:20-25,温度95-98℃,时间85-95 分钟,取出纤维在室温水洗,晾干以作下一步处理。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皂洗工艺为:皂片用量1.5-2.5 g/L,纯碱用量1.5-2.5 g/L,皂洗温度92-98 ℃,皂洗时间8-12分钟,浴比1:25-35,以上用量均为与水的用量为基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填补了目前尚未有黄蜀葵纤维染色工艺的空白,解决了经化学脱胶后的黄蜀葵纤维色泽暗淡的问题,采用合理的前处理和染色工艺,使黄蜀葵纤维的染色达到鲜艳、纯净的效果。
2、黄蜀葵纤维属天然纤维素纤维,采用K型活性染料属高温型染料,染色温度、固色温度合理。高温型活性染料,色泽较鲜艳,色谱较齐全,固色率较高,色牢度也较好。
3、为了得到较为鲜艳、纯净的染色效果,本发明将本色黄蜀葵纤维进行前处理工艺,即漂练一浴,可以去除杂质和杂色,赋予纤维稳定的白度。
总之,本发明是一种简单有效、可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工艺合理,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下载链路的类型下载媒体文件的不同版本
- 下一篇:一种车辆的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