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或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0546.0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韩爱华;汪兆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从玉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胃癌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或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癌症是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由于癌症发病的部位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的癌症,如胃癌、食管癌、肺癌、骨癌、皮肤癌、肠癌等等。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的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丹麦等国发病率高,而美国及澳洲则较低,在我国以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大量的普查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与环境、种族、生活习惯、饮食、遗传及亚硝胺、微量元素有关,与胃局部病变,如胃息肉、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等也有关系,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中医学虽无胃癌的名称,但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胃脘痛、反胃、噎膈、伏梁、症瘕积聚等范畴。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如《素问》指出:“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难经》云:“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金匮要略》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反胃。”这些都类似于胃癌症状的描述。历代医家有较多发挥。在病因病机上,隋代《诸病源候论》云:“荣卫俱虚,其血气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则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明代《景岳全书》指出:“(反胃)或以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或因七情郁竭中气,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在治疗方面,《景岳全书》曰:“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历代医家对胃癌的预后也有所认识。《石室秘录》曰:“反胃之证,虽一时不能遽死,然治之不得其宜,亦必死而后已。”上述论述表明,古代中医学对胃癌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癌症治疗难度极大,目前依然是医学界努力解决的技术难题。现代医学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法,其中手术疗法易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放疗易引起放射性脊髓病等并发症。总之,采用手术和放疗的方法,其治疗副作用大,复发转移机率非常高,存活率低。另外,目前治疗癌症的药物很多,但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疗效低或毒副作用大,患者生存期难以得到延长。纠其原因,很多药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癌症的发病问题。
因此,寻找胃癌治疗方法和药物仍是当今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几乎无毒副作用,且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的预防或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预防或胃癌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成: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预防或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从玉,未经许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