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10473.5 | 申请日: | 2011-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2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廖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58 | 分类号: | F23D14/58;F24C3/08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金属 发热 红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燃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燃烧器的红外炉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灶具,其金属发热体大多采用金属薄片环绕制作成有一定规则缝隙或波纹状,因其金属片需焊接固定在一起,且壁厚较薄,焊接要求很高,生产效率慢,成本较高,一直制约着红外燃烧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该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制作方便,不需任何焊接工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而且聚能,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设有内圈固定环、外圈固定环和若干扇形发热单元,若干扇形发热单元沿圆周方向排布于所述内圈固定环和外圈固定环之间,所述扇形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内圈固定环和外圈固定环,所述扇形发热单元的上表面是由内圈固定环至外圈固定环逐渐升高的弧面,每个所述扇形发热单元主要由金属带弯折而成,金属带中的缝隙构成出火孔,所有出火孔构成燃烧面。本发明的红外炉盘主要是由多个扇形发热单元沿圆周整齐排布并卡入内、外圈固定环构成,而每个扇形发热单元又主要是由金属带弯折而成的,免于焊接,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红外炉盘的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由于每个所述扇形发热单元的上表面是由内圈固定环至外圈固定环逐渐升高的弧面,使得组合后形成的红外炉盘的上表面为一个弧形凹面,科学运用反射效应,有效将向四周扩散的热能聚集并反射至锅底,紧锁能量更有效利用能量,热效更高,更节约能源。本发明的红外炉盘,与燃烧器混气气室相互衔接,使其独自形成一个燃烧面,因其制作方便,不需任何焊接工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而且聚能,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每个所述扇形发热单元由左边板、右边板、中间左隔板、中间右隔板、左弯折片和右弯折片组装构成,所述左边板、右边板、中间左隔板和中间右隔板皆是波纹状弯折的金属带,所述左弯折片和右弯折片皆是蛇行弯折的金属带,所述左弯折片位于左边板和中间左隔板之间,且所述左弯折片于其折弯处与左边板波纹处和中间左隔板波纹处相切卡位,所述右弯折片位于所述右边板和中间右隔板之间,且所述右弯折片于其折弯处与右边板波纹处和中间右隔板波纹处相切卡位,所述左边板、右边板、中间左隔板、中间右隔板、左弯折片和右弯折片六者的一端叠合铆接且六者的另一端也叠合铆接。扇形发热单元这种结构不仅便于制作,而且既保证了金属带的准确定位,又保证了金属带之间缝隙(即出火孔)的均匀性,使燃烧性能更稳定。
所述内圈固定环和外圈固定环皆设有若干沿圆周向排布的卡槽,所述扇形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卡合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扇形发热单元与内、外圈固定环之间卡合固定,便于组装,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扇形发热单元设有4~60个。
所述出火孔的面积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红外炉盘主要是由多个扇形发热单元沿圆周整齐排布并卡入内、外圈固定环构成,而每个扇形发热单元又主要是由金属带弯折而成的,免于焊接,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红外炉盘的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组合后形成的红外炉盘的上表面为一个弧形凹面,有效将向四周扩散的热能聚集并反射至锅底,紧锁能量更有效利用能量,热效更高,更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扇形发热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扇形发热单元的剖面图;
图5为图3的A部(叠合铆接)放大图;
图6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左弯折片(或右弯折片)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左边板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右边板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中间左隔板(或中间右隔板)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内圈固定环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外圈定位环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