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0187.9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普陀新展望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5/00 | 分类号: | B09B5/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1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综合利用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办法。
背景技术
人类生活中因炊事餐饮会产生大量需要废弃的餐厨垃圾,餐厨垃圾是要是由食物在清理、制作及进食过程中所产生的食物残余废弃物。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对食物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加,餐厨垃圾的处理问题也随之愈来愈大。餐厨垃圾是水、油、粮食、动植物组织等的混合物,尤其是产生于饭店食堂的餐厨垃圾更是因存在大量浪费而营养丰富。但以往的填埋、焚烧、堆积或直接喂猪等处理方法都会对空气、土壤、水源或食物链造成污染。为了保护空气、土壤和水源不受污染,和回收餐厨垃圾中的有益物质,人们广泛开展了对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
中国发明专利ZL 03149635.0公开的“一种餐厨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方法”是:1、固液分离得到固形物和液体;2、将液体进行油水分离得到油脂和水;3、用油脂制成脂肪酸钙颗粒;4、“向水中添加1~3%的糖蜜,在发酵罐中在0.8~1.2kg/cm2压力、110~130℃温度下进行灭菌处理40~80分钟,冷却后在28~30℃温度下加入饲料酵母菌,接种量为0.8~1.2%,在有通风的条件下发酵处理18~20小时得到含饲料酵母菌的种液;”5、“向分离出的固形物中加入重量比为1∶1的米糠或麦麸,在10~12kg/cm2压力下灭菌处理30~40分钟,冷却至30~32℃,按3~5%的比例加入含饲料酵母菌的种液,在有通气的条件下发酵处理18~24小时,发酵物烘干后粉碎”获得饲料。
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130312.4公开的“餐厨垃圾的生物综合处理方法”是:1、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固液分离;2、将固体物料置于蒸汽加热装置中,用高温蒸汽加热后,再用热水喷淋。冲洗下来的已液化的油脂和喷淋水与固体成分分离得到液体成分;3、将从2所得固体物料进行初步分选,去除动物硬骨、废餐具、纸巾及其它杂质,移入固体发酵装置,再经有益微生物多菌种固体发酵转化成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生产生物蛋白饲料。4、将从1和2得到的液体成分通过分离、破乳等工艺实现油水分离,油液制取精制潲水油,污水排入发酵池,经二次发酵工艺转化成液体生物菌肥。
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132239.4公开的“餐余垃圾综合处理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是:1、分拣出筷子、瓶盖等杂质;2、杂质清洗回收;3、将主固体物料在140℃温度下蒸煮40分钟,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4、将蒸煮后的物料通过挤压方式使其固液分离,挤压得到的固体物料粉碎成细小颗粒,并分离出牙签类韧性非营养物质;挤压出的水、油通过离心作用进行油水分离;颗粒物料经干燥灭菌后配入多种营养性成分,混合后获得高蛋白饲料;5、分离出的废水通过厌氧发酵,产出沼气;6、废油处理:分离出的废油在50~70℃温度下与甲醇酯化制备出脂肪酸甲酯。
上述各方法中对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的液相都使经发酵处理,或以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或用于培养固体垃圾发酵的种液,但这些处理方法既使大量营养物浪费,又过程复杂、所需要设备庞大、处理周期长。而对于固体垃圾的处理,要不是只作粉碎而不作分解处理,要不也以发酵的手段将餐厨垃圾转化为饲料,也会存在菌种培养繁杂,过程复杂、所需要设备庞大、处理周期长的问题。
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餐余物的处理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2218434)公开了一种“先将餐余物与吸湿隔离物拌和,再用拌和所得物为饵料供蝇蛆采食,在蝇蛆采食完成后,将蝇蛆分离,所得蝇蛆是用作提取蛋白和甲壳素的原料,剩余物是制造肥料的原料”的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这个处理方法对固体垃圾的处理采用供蝇蛆采集的方法,由蝇蛆将其中有机物转化为品质较纯的蛋白,并可获得甲壳素。但其中不存在对液相的处理而用吸湿隔离物吸收后最终进入肥料,同样存在浪费了液相中营养物的问题,同时液相进入肥料还存在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用蝇蛆处理固体垃圾的基础上如何回收液相中营养物,从而提出一种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办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普陀新展望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普陀新展望水产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标吸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复合低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