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编码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9861.1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编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开发大部分工作都是编写代码,而代码的质量也就决定了软件的质量,提高代码质量方法之一就是开发团队遵守编码规范。编码规范是一种约定,减少了开发者个人编码的自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帮助开发者不用操心一些编码细节上的选择问题。统一的编码规范可以减少人员之间通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现有的软件开发操作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开发团队中开发者新老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且各自有着不同的编码习惯。虽然现阶段一些公司会制定规范文档来约束开发者,保证开发团队之间代码的一致性,然而,就算存在规范文档,主动去看并且遵守的开发者是少之又少,规范文档形同虚设,无法达到降低不同开发者通信时的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在进行项目交接时,编码规范不一致所带来的问题会极为突出,代码修改的工作量会非常大,甚至需要重写代码,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开发的效率和所开发软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编码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达到减少开发者之间通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降低项目交接时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提高开发的效率和开发软件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编码的方法,包括:
对源代码进行解析得到源代码所对应的元素信息,所述每一元素信息相应于一种元素模型;
根据所述元素模型生成所需的编码规则;
将相应的编码规则与所述源代码的元素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源代码是否符合所述编码规则,若是,允许运行所述源代码,若否,禁止运行所述源代码。
一种控制编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源代码解析单元,用于对源代码进行解析得到源代码所对应的元素信息,所述每一元素信息相应于一种元素模型;
编码规则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元素模型生成所需的编码规则;
编码控制单元,用于将相应的编码规则与所述源代码的元素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源代码是否符合所述编码规则,若是,允许运行所述源代码,若否,禁止运行所述源代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代码结构的具体分析,将源代码解析成元素模型所对应的元素信息,并按照相同的模型生成编码规则代码,通过进行元素信息和编码规则的比对,只有当源代码符合编码规则时,才允许源代码的运行,从而实现了对编码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在源代码运行前进行强制检查,保证所运行的源代码符合统一的编码规则,达到减少开发者之间通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降低项目交接时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和开发软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编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反射机制的层次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比对结果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截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控制编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编码的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11:对源代码进行解析得到源代码所对应的元素信息,所述每一元素信息相应于一种元素模型;
12:根据与源代码的上述元素模型相同的元素模型生成所需的编码规则。
13:将相应的编码规则与所述源代码的元素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源代码是否符合所述编码规则。
14:当元素信息和编码规则一致,即源代码符合编码规则时,允许运行所述源代码。
15:当元素信息和编码规则不一致,即源代码不符合编码规则时,禁止运行所述源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9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