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硬件进行反调试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9722.9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吉平;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14 | 分类号: | G06F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佛新瑜 |
地址: | 10087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硬件 进行 调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版权版权保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护软件的反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由于其纯数字化的特征,从问世起就一直遭受盗版的困扰。盗版的存在不仅给软件开发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极大阻碍了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因此,几乎所有的软件都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来避免软件遭受破解和盗版,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基于硬件的软件保护装置技术。
基于硬件的软件保护装置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接口(包括但不限于并口或者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上的硬件设备。该设备内部具有非易失性存储空间可供读写,通常还具有单片机或者微处理控制芯片等计算处理单元。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接口函数和软件保护装置进行数据交换(即对软件保护装置进行读写),来检查软件保护装置是否插在接口上;或者直接用软件保护装置附带的工具进行加密。这样,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软件中设置多处软件锁,利用软件保护装置做为钥匙来打开这些锁;如果没插软件保护装置或软件保护装置不对应,软件将不能正常执行。
此外,软件保护装置内部包含特定的功能,例如一部分存储空间、一些密码算法或者一些用户自定义的算法或者功能。在软件发行之前,软件开发者修改自己的软件代码,使得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软件保护装置内部的一些功能,这样软件离开软件保护装置之后就会无法运行,而软件保护装置作为一种硬件设备复制的难度较大,从而起到防止盗版软件非法传播的作用。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软件保护装置包括:美国SafeNet公司的Sentinel Superpro、以色列Aladdin公司的Hasp HL、中国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的精锐IV、德国Wi-Bu公司的WIBU-Key等。所有这些软件保护装置都提供了内置的存储空间、私有或公开的密码算法,当软件运行过程中可以调用这些功能来检验是否属于正版。其中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的精锐IV于2002年上市,其特点是采用了智能卡芯片作为硬件的基础,而且支持用户将自己定义的功能写入到软件保护装置内部,甚至可以直接将软件的部分功能移植到软件保护装置内部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软件被盗版的难度,通常称这种将自己定义的功能或者软件的部分功能移植到软件保护装置内部的技术为代码移植。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是本发明人的前身,现在对应网站为http://www.sense.com.cn/,其中详细公开了本发明人开发的精锐IV型软件保护装置的具体参数性能和工作原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与应用,计算机软件产业迅速发展起来,针对软件的各种攻击和未授权使用以及盗版复制等行为越来越多,软件安全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关键。目前的计算机软件基本上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发布的,攻击者通常利用静态反汇编工具或动态调试工具等逆向分析技术对软件可执行版本进行分析破解,通过寻找软件漏洞或抽取其核心算法等方式,对软件进行窜改进而窃取软件知识产权。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包括针对软件的反汇编技术和反编译技术两个部分。反汇编技术是把可执行的二进制机器码反汇编成为基本可读的汇编语言程序代码的方法,一般包含静态反汇编技术和动态反汇编技术。静态反汇编是把二进制代码一次性全部翻译为汇编代码,采用该技术时,处理二进制文件的耗时与二进制文件的大小成正比。动态反汇编是通过分析载入到反汇编器的二进制程序,捕捉运行特征指令,将其翻译为可读的汇编代码。反编译技术是把汇编程序进一步反编译为可读性更强的高级语言代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软件防窜改技术以及软件反调试技术(狭义上来分,软件防篡改技术是防止软件被恶意篡改,如果软件发现自己被恶意篡改,那么就执行对应的惩罚功能;软件反调试是对调试软件进行检测或者迷惑,使调试软件分析错误或者不能正常运行。广义而言,这两种技术都是针对调试行为的一种防范,也就是反调试)来抵抗各种非法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深思数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深思数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9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