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灯带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08307.1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3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明;高长胜;苏朋军;矫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B60Q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灯带控制系统,属于汽车车身电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灯带在高端乘用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均匀柔和的光线可以很好的烘托环境氛围,成为车辆的一大亮点。为更好的体现环境灯带的特色,个性化、人性化的环境灯带控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不同用户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灯带控制系统,其可实现三种方式的环境灯带开关控制,并可设置环境灯带的亮度和颜色,同时能够记忆环境灯带的设置状态。为用户营造个性化、人性化的环境氛围,提升车辆的附加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环境灯带控制系统,由控制单元、前部控制模块、后部控制模块、门开警报开关构成,其特征在于:前部控制模块与后部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发送开关环境灯带、亮度调节、颜色调节信号给环境灯带,门开警报开关连接控制单元用于反映相应车门的开启状态,控制单元通过PWM方式驱动环境灯带的R/G/B端子;前部控制模块和后部控制模块控制环境灯带,以RGB模式通过CAN报文发出,控制单元接收到CAN报文后,通过PWM方式驱动环境灯带的R/G/B端子,结合亮度报文,调节R/G/B的占空比,点亮为相应亮度的环境灯带。
所述的环境灯带的亮度共分为5档,以20%的梯度变化;前部控制模块和后部控制模块以CAN报文发出颜色信息和亮度+信息,控制单元接收到相应CAN报文后对颜色和亮度信息进行综合设置占空比,即R的占空比为 *梯度%,G的占空比为*梯度%,B的占空比为*梯度%。
所述的控制单元接收到遥控钥匙发出的遥控开锁RF信号,驱动环境灯带点亮至记忆的颜色和亮度,同时控制单元开始计时,如果40s内没有打开任何车门,控制单元切断环境灯带输出,环境灯带熄灭;如果40s内打开车门,控制单元响应门开警报开关信号。
所述的控制单元接收到任一门开警报开关信号,驱动环境灯带点亮至记忆的颜色和亮度;关闭车门,控制单元切断环境灯带输出,环境灯带熄灭。
所述的前部控制模块和后部控制模块为触摸屏式。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其可实现三种方式的环境灯带开关控制,并可设置环境灯带的亮度和颜色,同时能够记忆环境灯带的设置状态。为用户营造个性化、人性化的环境氛围,提升车辆的附加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环境灯带控制系统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环境灯带控制系统,可实现三种方式的环境灯带开关控制,并可设置环境灯带的亮度和颜色,同时能够记忆环境灯带的设置状态。为用户营造个性化、人性化的环境氛围,提升车辆的附加值。
如图1所示,环境灯带控制系统,由控制单元、前部控制模块、后部控制模块、门开警报开关构成,其特征在于:前部控制模块与后部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发送开关环境灯带、亮度调节、颜色调节信号给环境灯带,门开警报开关连接控制单元用于反映相应车门的开启状态,控制单元通过PWM方式驱动环境灯带的R/G/B端子;前部控制模块和后部控制模块控制环境灯带,以RGB模式通过CAN报文发出,控制单元接收到CAN报文后,通过PWM方式驱动环境灯带的R/G/B端子,结合亮度报文,调节R/G/B的占空比,点亮为相应亮度的环境灯带。
所述的环境灯带的亮度共分为5档,以20%的梯度变化;前部控制模块和后部控制模块以CAN报文发出颜色信息和亮度+信息,控制单元接收到相应CAN报文后对颜色和亮度信息进行综合设置占空比,即R的占空比为 *梯度%,G的占空比为*梯度%,B的占空比为*梯度%。
所述的控制单元接收到遥控钥匙发出的遥控开锁RF信号,驱动环境灯带点亮至记忆的颜色和亮度,同时控制单元开始计时,如果40s内没有打开任何车门,控制单元切断环境灯带输出,环境灯带熄灭;如果40s内打开车门,控制单元响应门开警报开关信号。
所述的控制单元接收到任一门开警报开关信号,驱动环境灯带点亮至记忆的颜色和亮度;关闭车门,控制单元切断环境灯带输出,环境灯带熄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8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移动拖车
- 下一篇:一种水车式增氧机的电机与减速箱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