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钠无铅高透过率节能灯管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914.6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汪庆卫;宁伟;林加喜;童荔霞;许靖琨;刘永发;卢德明;刘德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上海罗金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3/087 | 分类号: | C03C3/087;C03C4/00;C03B15/14;C03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钠无铅高 透过 节能 灯管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灯管玻璃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钠无铅高透过率节能灯管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节能灯管都是用于Na-Ca-Si系统玻璃,目前节能灯用玻璃的80%采用普通钠钙玻璃(俗称石灰料玻璃),普通的钠钙玻璃的含钠量为16-17%,而国外的几个著名照明公司均开发出不同规格的节能灯玻璃,其含钠量均高于5wt%。
钠离子是硅酸盐玻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降低玻璃的熔制温度和电学性能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节能灯用玻璃管中,由于玻璃管中含有高压的汞蒸汽,在使用过程中与玻璃中的钠离子会发生反应,反应式如下:
反应生成的钠汞齐将沉积在玻璃管上形成黑色固体,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看见日光灯和节能灯在使用后期常常发黑的原因。节能灯厂目前通过在玻璃管上加一层涂层来防止,但是一方面增加一道工艺,同时目前涂层对于长时间高温高电压上的使用寿命较低,该涂层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节能灯的寿命。另外,涂层虽然是透明的,但是其透过率较玻璃为低,也降低了节能灯的光通量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钠无铅高透过率节能灯管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钠含量低,能提高节能灯的使用寿命,而且透过率高达92%,其制备方法简单。
本发明的一种低钠无铅高透过率节能灯管玻璃,该玻璃的组分按质量分数包括:SiO265~70%、Al2O3 3~6%、Na2O 0~0.8%、K2O 5~10%、Li2O 0~3%、MgO 0~3%、CaO 0~3%、SrO+BaO 8~15%和澄清剂0.1~0.5%。
所述玻璃的组分按质量分数为:SiO2 65%、Al2O3 4.5%、Na2O 0.5%、K2O 10%、Li2O0.5%、MgO 3%、CaO 1%、SrO+BaO 15%和澄清剂0.5%。
所述玻璃的组分按质量分数为:SiO2 70%、Al2O3 3%、Na2O 0.8%、K2O 8%、Li2O 1%、MgO 1.5%、CaO 2.5%、SrO+BaO 13%和澄清剂0.2%。
所述的SrO+BaO 8~15%具体为SrO 0-3%、BaO 8-12%。
所述的澄清剂为CeO2。
本发明的一种低钠无铅高透过率节能灯管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质量分数,将SiO2 65~70%、Al2O3 3~6%、Na2O 0~0.8%、K2O 5~10%、Li2O 0~3%、MgO 0~3%、CaO 0~3%、SrO+BaO 8~15%和澄清剂0.1~0.5%混合后,在1430~1480℃下熔化6~10个小时,最后拉管,即得低钠无铅高透过率节能灯管玻璃。
所述的拉管采用垂直或水平拉管法。
本发明利用上述玻璃配方替代传统节能灯玻璃,通过降低Na2O含量到0~0.8%,能降低其与节能灯中的汞发生化学反应,提高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控制碎玻璃含量和原料成份,有效控制PbO的含量在400PPM以下。
本发明利用添加8~15%的SrO+BaO和5~10%的Li2O,实现了玻璃的高透过率,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92%,高于85%的常规节能灯玻璃可见光透过率。。
本发明利用添加和0~3%的Li2O,实现了玻璃的熔制温度为1430~1480℃,而且其软化点为650±10℃,保持与常规节能灯玻璃相近的加工性能。
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显著提高节能灯玻璃的透过率,提高光线通过灯管的效率;
(2)本发明中含有低于0.8的Na2O含量,因此降低了其与节能灯中汞反应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节能玻璃的透过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上海罗金玻璃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上海罗金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