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722.5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顺;牛彦良;王凤兰;伍晓林;侯兆伟;郭盟华;金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B01F17/00;C12R1/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6345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绿 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Q8 CCTCC M 208114及其在石油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海上油轮泄露事故频频发生,油井与炼油厂等也同时排放了大量的含油废水,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对原油污染的不重视,便会危害环境,长期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如何处理这些原油污染己经成为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据国家权威部门推算,我国每年有60多万吨石油进入环境,对土壤和海洋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大庆油田为例,其开采场所周围土壤中石油总烃已超过土壤背景值60倍以上。我国大庆、辽河等油田污染区土壤表层(0-20cm)的含油量高达30-50%。对我国北方油田石油污染状况的调研表明,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采油井周边土壤石油污染严重,含油量在4.8×104-7.7×104mg·kg-1。大庆油田石油开发区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5%,农业开发区污染面积超过20%。我国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达11.5万吨,并且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近海海域石油平均浓度已达0.055mg/L。石油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族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还含有杂环化合物;其中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PAHs)和一些杂环类物质(如咔唑类、噻吩类、呋喃类等)具有持久性和致癌性,是公认的环境毒物。
目前,主要依靠机械刮油和化学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石油类污染的治理。但是物理、化学方法成本高、投资大,并且存在二次污染,因此,这不是解决石油污染的最优方法。而原油中的碳氢化合物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降解,因此,生物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治理原油污染的方法。但是一旦出现了原油泄露,被污染地区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需依赖于原油的快速降解微生物,这样的微生物不仅需要具有降解原油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原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才能使微生物摄取难溶性底物。可见,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是原油被降解的关键步骤。而原油污染地区的本土原油降解菌种类少,对原油的降解能力都比较弱,且很少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因此,需要加入对原油降解效果较佳的外源微生物。
国际上对常见的几种有毒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分离得到了许多可以降解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菌株(表1),但是多数菌株降解底物谱相对较少,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开发具有广泛底物谱的菌株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表1部分报道的多环芳烃降解菌株
石油烃降解菌(hydr ocarbon degradat ionbacter ia,HDB)能将石油烃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降解,并产生气体、脂肪酸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对石油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有重要作用,在微生物采油研究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它能清除石油中的部分石蜡组分,代谢产物主要是有机酸、糖脂类、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可进一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石油采收率。因此对新型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评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开发具有多功能的石油烃降解菌已成为微生物采油研究的一项重要核心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石油化合物造成的严重污染,提供了一株可降解石油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等的铜绿假单胞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DQ8已于2008年08月0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8114。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CTCC M 208114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该菌株在LB平板上生长2天形成直径约2~3mm的菌落,菌落圆形,凸起,表面湿润,边缘整齐,半透明。单细胞,呈短杆状,革兰氏阴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CTCC M 208114生理生化特征:呼吸代谢,产荧光、脓青素,不产生H2S、吲哚、甲基红;具有硝酸盐还原性和反硝化能力,不能水解淀粉,具有液化明胶能力,精氨酸双水解酶和接触酶阳性,不产芽胞,能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D-果糖、乳糖、D-半乳糖、甘露醇、L-阿拉伯糖、丙三醇、L-脯氨酸、β-苯丙氨酸、DL-精氨酸,不能利用海藻糖、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电接线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