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光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6438.6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易文佳;赵朝军;郭华;强兆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 光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光栅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3D的兴起,裸眼3D也随之倍受关注,目前,裸眼3D技术主要有四种:电子视障光栅式、柱状透镜技术、快门干涉背光式以及双层显示式。其中,电子视障光栅式技术也被称为视差障壁或视差障栅技术,其原理是使用单独光栅跟TFT贴合的方式,以固定的线宽跟线缝方式让观察者左眼及右眼看到不同的画面,从而形成3D效果。目前光栅使用电极做的遮挡区,在给电极通电时形成上下电场让液晶翻转形成遮挡,但是,由于在现有的这种裸眼3D技术下的3D光栅结构中,电极线宽与缝隙的宽度都是固定的,一旦光栅跟TFT模块之间贴合出现了偏移,就很难看到3D效果,同时,光栅跟TFT贴合后很难将两者再分开进行再次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3D光栅结构,在光栅跟TFT贴合后,变化线宽与线缝的位置来配合偏移,保证3D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裸眼3D光栅结构,包括光栅区及其电连接的短路棒区,其中,所述光栅区具有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所述短路棒区位于光栅区边缘,包含若干条短路棒,每条短路棒连接有若干光栅条。
进一步的,所述光栅区包括水平方向上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和垂直方向上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方向上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与垂直方向上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的交叠处之间还有一层绝缘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短路棒包括连接所述水平方向上若干条光栅条的短路棒和连接所述垂直方向上若干条光栅条的短路棒。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棒区中,将每隔N条光栅条的光栅条连接到同一条短路棒,所述N≥2。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棒区中,将每隔4条光栅条的光栅条连接到同一条短路棒。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棒区中,每条短路棒通过其上的FPC压合区连接光栅条。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棒区中,每条短路棒上除所述FPC压合区外的区域与光栅条之间还有一层绝缘介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裸眼3D光栅结构,通过若干短路棒分别连接光栅条,可以单独控制每个或每组光栅条,能够在光栅跟TFT贴合后,使得光栅区变化线宽与线缝的位置来配合组装偏位,保证3D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裸眼3D光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裸眼3D光栅结构短路棒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裸眼3D光栅结构的光栅条插黑效果示意图;
图4A至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裸眼3D光栅结构的运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裸眼3D光栅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裸眼3D光栅结构光栅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A至7D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裸眼3D光栅结构的运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裸眼3D光栅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裸眼3D光栅结构,包括光栅区10及其电连接的短路棒区11、12,其中,所述光栅区10具有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101;所述短路棒区11、12位于光栅区10边缘,包含若干条短路棒100,每条短路棒100连接有若干光栅条101。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短路棒区11、12与光栅条的连接处13的结构中,短路棒101为金属层,做外围线路;光栅条101位于短路棒100上方,通过FPC压合区103连接,光栅条101其他与短路棒100的重叠区之间还有一层绝缘介质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短路棒区中,每隔4条光栅条的光栅条连接到同一条短路棒,每条短路棒可以单独控制与其连接光栅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每隔N条光栅条的光栅条连接到同一条短路棒,所述N≥2。
图3所示为当所有短路棒全部通电时可提供插黑的效果,图4A为预形成3D效果的光栅条组装模式图,在图4A中填充部分401表示短路棒构成的线宽,未填充部分402表示短路棒构成的缝隙。当出现组装偏位,可以调节成图4B所示的模式来配合偏位,4B图中光栅区线宽的位置变化为401a,线缝位置变化为403和402a。
本实施例的裸眼3D光栅结构为一维结构,通过若干短路棒分别连接并单独控制光栅条,能够在光栅跟TFT贴合后,使得光栅区变化线宽与线缝的位置来配合组装偏位,保证3D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6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装机水松纸上胶驱动轴上的锁紧螺套装置
- 下一篇:面条风干裁切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