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及其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6193.7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9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吕兴霖;杨一;翟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C02F1/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升流式 颗粒 活性炭 吸附 及其 去除 水中 有机 污染物 方法 | ||
1.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它包括第一吸附单元(1)、第二吸附单元(2)和第三吸附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中填充颗粒活性炭,底部安装曝气装置;第二吸附单元(2)与第一吸附单元(1)上下相通,中间使用隔板(9)隔开;第三吸附单元(3)与第二吸附单元(2)用隔板(10)隔开,下部相通;在第三吸附单元(3)顶部设置出水堰(7)、中部设置斜板(6)、底部设置斜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还包括进气管(4)、进水管(5)、进气管(4)上预留臭氧投加点(12)、进水管(5)上预留高锰酸钾复合药剂投加点(13);所述进气管(4)与曝气装置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还包括配水管(8);所述配水管(8)与出水堰(7)的底部相连通。
4.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在第一吸附单元(1)内填充80~120cm、20~150目的颗粒活性炭;二、原水经过进水管(5)后,在第一吸附单元(1)中上升流速为10~25m/h;三、空气经进气管(4)进入第一吸附单元(1),空气与水体积比为2∶1;四、水流越过隔板(9)上部开孔后,在第二吸附单元(2)内向下流动,一部分水经隔板(9)下部开孔回到第一吸附单元(1)底部形成循环;五、另一部分水经隔板(10)进入第三吸附单元(3),并向上流动通过斜板(6),进行颗粒活性炭和水分离;六、颗粒活性炭沉淀至第三吸附单元(3)底部斜板(11)回到第一吸附单元(1)底部继续参与水流循环,上清液经过第三吸附单元(3)上部出水堰(7)汇集后,经配水管(8)进入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即完成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第一吸附单元(1)内填充90~110cm、40~120目的颗粒活性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第一吸附单元(1)内填充100cm、80~100目的颗粒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第一吸附单元(1)中上升流速为12~23m/h。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第一吸附单元(1)中上升流速为15m/h。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第一吸附单元(1)中上升流速为18m/h。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第一吸附单元(1)中上升流速为20m/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61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乘法运算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卷烟机紧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