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径电缆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5264.1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裕之;庭田正道;山崎信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2;H01B7/04;H01B7/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多根细径电缆捆束而成的细径电缆束。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或小型摄像机等精密小型设备中,利用配线材料而将可彼此滑动或转动地连结的框体内的电路基板进行连接。作为精密小型设备的配线构造的一个例子,已知一种构造,其具有:2个框体;铰链构造,其将2个框体连结;防水管,其配置在铰链构造的内部;电信号用电缆,其穿过防水管,从防水管的端部延伸出,从一侧框体的内部向另一侧框体的内部配置;密封件,其卷绕安装在电信号用电缆上,并且安装在防水管的端部;以及弹性材料,其卷绕安装在密封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电子设备的电缆所穿过的防水管具有可挠性,可以弯曲,由橡胶材料(例如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类橡胶、硅橡胶、乙丙橡胶)形成,具体示出了使用硅胶管(silicone tube)及硅橡胶管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3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框体之间配线的电缆穿过具有可挠性及弯曲性的防水管而进行防水,但由于框体彼此滑动或转动,所以不仅要求防水性,还要求针对框体之间的滑动或转动具有充分的耐久性。另外,为了使配线空间减小,还要求管的外径较小、薄壁且体积较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径电缆束,其可以确保良好的防水性,并且外径较小、薄壁且可挠性、弯曲性及耐久性优异。
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细径电缆束,具有多根细径电缆和防水管,多根所述细径电缆的末端部分排列为一列或者大于或等于两列,中间部分穿过所述防水管,该细径电缆束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管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偏氟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构成。
在本发明的细径电缆束中,优选所述三元共聚物的熔点大于或等于100℃而小于或等于140℃,MFR大于或等于15g/10分钟而小于或等于25g/10分钟,玻化温度大于或等于0℃而小于或等于10℃,伸长率大于或等于600%而小于或等于700%,弯曲模量大于或等于0.05GPa而小于或等于0.10GPa。
在本发明的细径电缆束中,优选在所述防水管中,在其两端处的内部插入有金属管。
在本发明的细径电缆束中,优选在所述防水管中,在其两端处的外周上紧密结合有密封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覆盖细径电缆的中间部分的防水管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偏氟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构成,所以可以确保良好的防水性,并且即使在薄壁状态下,也具有可挠性、弯曲性,而且在配线于多个框体之间的情况下,针对框体间的相对滑动或转动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耐久性。由此,作为相对滑动或转动的多个框体之间的配线材料,可以长期确保良好的防水性,大幅提高可靠性。另外,在将细径电缆插入管中时阻碍较少,可以缩小管的内径,并且,由于为薄壁,所以管的外径较小。因此,可以节省配线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细径电缆束进行连接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斜视图,(a)是移动电话终端的框体彼此打开的状态,(b)是移动电话终端的框体彼此闭合的状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细径电缆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将电缆束安装在框体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对细径电缆束进行滑动试验的图。
图4是表示气密评价方法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对细径电缆束进行扭转试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细径电缆束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的移动电话终端3的各个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利用细径电缆束进行连接。在该移动电话终端3中,在第1框体1上设置有显示屏4,在第2框体2上设置有按键操作部5。
移动电话终端3的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形成为可以相对滑动,上述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通过滑动而使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如图2所示,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在它们的连结侧的端面上,分别形成电缆插入孔6、7,从这些电缆插入孔6、7分别导入细径电缆束11的两端。
细径电缆束11具有将多根(20~60根)细径电缆12捆束而成的捆扎部10。两端的末端部分以平面状排列为一列,安装连接器13而进行终端处理,该连接器用于与移动电话终端3的第1框体1及第2框体2内的配线基板(省略图示>连接。此外,细径电缆束11的两个末端部分也可以排列为大于或等于两列并安装连接器13。连接器13也可以大于或等于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5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