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载开关动作加速度专用检测夹具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4898.5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富;苟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1/00 | 分类号: | G01P1/00;G01P5/00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宋妍丽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载 开关 动作 加速度 专用 检测 夹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速度过载开关动作加速度检测专用检测夹具及检测方法,属于开关控制元件领域,适用于对具有大冲击加速度过载开关的动作加速度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型号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加速度过载开关抗冲击加速度指标提出更高要求,使得传统的动作加速度检测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新型号的检测和批产进度要求。探索高效实用的动作加速度检测方法代替传统检测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传统加速度检测方法一般采用跌落冲击试验台进行,检测时加速度过载敏感方向与冲击方向同轴安装。当冲击台提升并跌落后,通过指示灯检测过载开关动作状态,并采用传感器采集过载开关单次冲击敏感的动作加速度值。这种检测方法的不足是:当过载开关动作加速度范围很小时,传统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检测要求,但当动作加速度值范围达到几百至上千个g时,采用传统跌落冲击式试验台检测就显得束手无策。虽然采用气囊增压式冲击台能满足检测要求,但成本太高,且检测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型号批量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过载开关动作加速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专用夹具,同时提供运用该检测夹具的检测方法。
所述加速度过载开关动作加速度专用检测夹具,由底座、推杆、顶杆、弹簧、固定盖以及手柄组成,所述底座设有安装加速度过载开关的定位台阶,一侧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顶杆套上弹簧,固定盖并与手柄对接后,伸入所述底座一侧的螺纹安装孔内并与侧壁固定,所述推杆固定连接至弹簧拉压试验机相应位置。
所述加速度过载开关动作加速度检测方法,是使用上述专用检测夹具进行检测,其步骤是:安装检测夹具后,先拉动检测夹具的手柄,使顶杆压缩弹簧,再将待检测过载开关放置到底座的定位台阶上,然后松开手柄,使弹簧复位,顶杆压紧过载开关,推杆安装到底座上部的弹簧拉压试验机上,垂直于过载开关,与过载敏感机构同轴,压下推杆,在推杆与过载敏感机构开始接触时先将力值数显装置压缩行程以及压缩力值调零,然后推杆继续压缩过载敏感机构,当锁紧机构卡入过载敏感机构的锁紧卡槽瞬间,记录力值数显装置上的压力读数,将推杆复位,拉动手柄使顶杆压缩弹簧,顶杆离开过载开关,取下被测过载开关,利用公式a=F/m=F阻/m计算出过载开关对应的动作加速度值,即完成测试过程。
本发明通过设计专用检测夹具,采用检测过载敏感机构动作锁紧瞬间所受阻力力值换算为动作加速值代替传统检测方法,达到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效率,解决大冲击加速度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手段的目的。可替代采用冲击试验台测量的过载加速度值,简单快捷,成本低廉,实现高效实用的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所述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方法过载敏感机构受力分析图。
图2系本发明所述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结构图。
图3系本发明所述加速度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方法专用检测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所述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检测方法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推杆、3-顶杆、4-弹簧、5-固定盖、6-螺钉、7-手柄、9-过载敏感机构、10-锁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过载开关加速度检测专用检测夹具,是利用弹簧拉压试验机实现过载开关过载敏感机构过载锁定。该专用检测夹具包括:底座1、推杆2、顶杆3、弹簧4、固定盖5、螺钉6以及手柄7,底座1加工定位台阶,为过载开关装卡提供定位支撑,并在其另一侧设置螺纹孔,为固定盖5提供定位安装支撑。推杆2为带法兰盘轴式结构,顶端加工轴螺纹,便于与弹簧拉压试验机安装,固定盖5为顶杆3提供安装空间,并为弹簧提供径向定位支撑,固定盖5台阶上加工轴螺纹,实现与底座1的连接安装。顶杆3头端设置弹簧定位台阶实现弹簧4定位,尾端设置螺纹孔,弹簧4为过载开关提供预压功能。组装时先将弹簧4装到固定盖5以及顶杆3上,再用螺钉6将顶杆3、手柄7紧固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盖5安装到底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8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能量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体样品在线连续监测的质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