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04841.5 | 申请日: | 2011-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魏正森;魏东;魏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倍诚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4;G01N1/4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强 |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安全 处理 装置 | ||
1.一种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包括样气引入管(1)、样气水冷器(3)、样气分离器(8)和自动排污器(11)与排污口(12),上述各部分依次连通,样气水冷器(3)连接有清洁样气出口(6),样气分离器(8)还连接有去火炬燃烧排放管(9)的快速回路,样气水冷器(3)还设置有冷却水入口管(13)和冷却水出口(19),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气引入管(1)与样气水冷器(3)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样气水冷器(3)与清洁样气出口(6)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5)、冷却水入口管(13)依次连接有第一截止阀(14),第四电磁阀(15)、三通(16);三通(16)和自动排污器(11)之间设置有第五电磁阀(17),样气分离器(8)和自动排污器(11)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10),冷却水出口(19)处设有电导仪传感器(20),电导仪传感器(20)与电导仪变送器(21)相连、电导仪变送器(21)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22)通过电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污器(11)包括壳体(25),壳体(25)上端开有进水口(23),壳体(25)下端设有排污口,进水口(23)向壳体(25)内延伸设置有进水管(24),进水管(24)的下端接近但高于壳体(25)底端内表面,所述壳体(25)内还设有出水管(27),出水管(27)的直径为Φ6-Φ14mm,出水管(27)的上端接近但低于壳体(25)上端内表面,出水管(27)下端通过壳体(25)下端设置的排污口伸出壳体(25),出水管(27)下端连接有球阀(28)或可控防爆电磁阀;所述壳体(25)底端还设有清洗口,清洗口连接有清洗口堵头(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污器(11)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采用杠杆支撑的不锈钢或工程塑料圆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气水冷器(3)为列管式双节流膨胀水冷器,所述水冷器部件内设置有并列列管,列管上下设置有节流膨胀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气水冷器(3)与冷却水入口管(13)之间串接设置有冷却水第一截止阀(14)、第四电磁阀(15)、三通(16),三通(16)另一端通过电磁阀(17)与自动排污器(1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样气水冷器的冷却水依次通过冷却水第一截止阀(14)、第四电磁阀(15)、三通(16)后进入水冷器,三通(16)的另一通路通过相应电磁阀(17)进入自动排污器(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PLC(22)控制的电磁阀有五个,通过PLC(22)设定逻辑控制程序所述电磁阀,分别控制样气在正常的运行入出、自动排污器(11)的定时冲洗和冷却水的进入和切断、样气分离器(8)和自动排污器(11)之间对排放带液粉尘的样气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气水冷器(3)与样气分离器(8)之间设有针阀(7)。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气引入管(1)尺寸为φ1/4″~1″。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样气安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式双节流膨胀水冷器规格为φ100~φ500,列管式双节流膨胀水冷器内的水冷却不锈钢列管(4)规格为φ1/4″~φ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倍诚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倍诚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8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