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YST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及提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4706.0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姚仁仕;郜长水;李楠;郭鹏辉;窦进良;翟继国;徐晓辉;张泽福;郭汝寅;高权;姜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10K1/10 | 分类号: | C10K1/10;C10K1/12;C01C3/20;C01B17/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yst 焦炉煤气 脱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气体处理及废水处理。主要涉及焦炉煤气脱除硫化氢、氰化氢及从脱硫排出液中提取硫氰酸铵和粗硫代硫酸铵。
背景技术
我国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多采用湿式氧化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改良ADA法,塔-希法、FRC法、以及我国自己研制的HPF法(包括类似的ZL法、PDS法)、OPT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缺陷。
改良ADA法一般为后脱硫,即脱硫装置安置在洗苯塔后,采用碳酸钠作碱源并用2,6或2,7蒽醌二磺酸钠、偏钒酸钠为催化剂。此法主要缺点是碱耗高,催化剂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另外废液处理相当麻烦,工艺流程很长,设备又多,操作麻烦,而且产品硫代硫酸钠销路有限,价值低。
塔-希法从日本引进后,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索、消化、总结、改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些不足,例如脱硫系统不定期出硫磺,造成短期生产不正常,2年后需清理脱硫塔及脱硫液大槽中的硫磺,又脏又麻烦。希罗哈克斯是采用高温高压湿式氧化法处理脱硫废液,由于高温高压的废热没有充分利用,造成电耗大,能源浪费。同时将硫氰酸铵、硫代硫酸铵等高附加值产品氧化成价值较低的硫酸铵,造成经济效益差。另外反应塔设计、制造难度大,所以较难推广。
FRC法由于工艺流程较长,大部分是不锈钢设备及其他耐腐蚀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设备操作难度也较大。它采用苦味酸作催化剂,苦味酸本身就是一个烈性炸药,企业内使用、贮存均有一定的危险性。宝钢及天津二煤气公司均将苦味酸贮存在当地的警备司令部仓库内,这样对运输、使用等均带来不便。另外FRC法在制酸过程中又将硫氰酸铵、硫代硫酸铵、硫酸铵等全部用焦炉煤气燃烧,氧化成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不但损失了高附加值的硫氰酸铵等化工产品及煤气中约占25%的氨,而且制酸尾气中的SOx及NOx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HPF法(包括类似的ZL法、PDS法等)的产品是硫磺,若用板框压滤机生产硫膏,因硫膏含脱硫液多,贮存及运输过程中脱硫液会流出,造成环境污染,HPF法工艺存在硫磺在再生塔难于集中,与溶液难分离,造成硫磺进入脱硫塔,造成脱硫塔约2~3年阻力猛增,煤气鼓风机能耗增加,脱硫塔堵塞严重后只能停产进行又脏又累的清塔工作。另外HPF等法副反应大,盐类增长速度快,盐类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为了确保脱硫正常生产,就必须大量排液(COD达10万ppm),致使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此法不改进是没有前途的。
OPT法也是生产硫膏,同样环境较差,缺点基本上类似HPF法,脱硫液中硫磺颗粒细,脱硫塔易堵塞,但由于有废液处理装置可以得到硫氰酸铵,硫代硫酸铵等副产品,环保、资源利用等好于HPF法。
本发明是在本专利申请人之一,1999年申请的专利CN1227253A(一种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方法)的基础上,又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并综合多种脱硫脱氰工艺经验,针对以上各种脱硫脱氰方法存在的缺点,解决了CN1227253A中脱硫系统不定期出硫磺的问题,去掉塔-希法中脱硫废液用高温高压湿式氧化工艺,而用脱硫排出液提盐工艺T与YS脱硫脱氰工艺有机结合成为YST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提盐的新技术。
YST法总的来说是以剩余氨水为催化剂,用焦炉煤气中的氨作碱源脱除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和氰化氢,并将其全部转化为硫盐,并采用物理方法提取硫盐的方法。此法不产生硫磺,解决了生产硫磺时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煤气中硫化氢、氰化氢及氨资源的充分利用,得到了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达到循环经济,可以做到绿色环保,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上述湿式氧化法存在的问题:如催化剂价格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硫磺造成易堵塔,环境差,工艺流程长,投资大,煤气中H2S、HCN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本发明生产工艺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YS脱硫脱氰生产工艺;第二部分是从脱硫排出液中提取硫氰酸铵、粗硫代硫酸铵化工产品的提盐工艺。本发明所处理的焦炉煤气含硫化氢1~12g/m3,氰化氢0.5~3g/m3,氨4~10g/m3,温度21~38℃,焦油≤50mg/m3,萘≤400mg/m3。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