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令下发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4649.6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蓓;周胜;王西点;沈骜;徐晶;王磊;高鹏;袁捷;方波;张斌;胡亚希;袁静;马智;王砚;姜涛;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令 下发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令下发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及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网络系统的复杂度、网络站点的数量和供应网元的厂商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应的,网络中网元需配置的参数数量也急剧增长。由于网络质量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网元的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对网络中的网元的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网络质量。
目前,网络规划和优化人员可采用人工登录网元的人机界面或网管系统的方式,对网元的参数进行逐一配置和调整,然而,随着网络对业务支持能力的增强,特别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网(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网(Enhanced Data for GSM Evolution,EPRS)/第三代移动通信(3rd Generation,3G)等支持数据业务网络的引入,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或突发事件进行大规模、高复杂度和强实时性的无线参数的调整,采用人工登录网元的人机界面或通过网管系统来完成无线参数的调整指令的下发效率较低,根本无法满足目前的无线参数调整特点和要求。
为此,业界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通用无线参数调整方案,通过对每个设备厂商的网络优化方案中的参数分别与当前网元实际的参数进行比较,得出用于对网元的参数进行调整的无线参数指令,并将该无线参数指令通过共用的无线通信网络(如3G、GPRS等)下发到网元中,要求网元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参数指令中的信息对本地的参数进行调整。
上述基于本体的通用无线资源参数调整方案解决了多厂商多制式的网络优化方案的生成和下发,但是,由于无线参数指令是通过共用的无线通信网络下发到网元的,其下发是否成功主要依赖于当时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状况,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无线参数指令下发后若出现网络拥塞或其他异常状况,则无线参数指令很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无法下发到网元,这将会导致无线参数指令下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指令下发的有效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令下发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指令下发有效性低的问题。
一种指令下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指令序列中确定待执行的指令序列;
针对该待执行的指令序列中包含的每个指令,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指令的排列顺序依次下发指令,并判断是否在当前下发的指令对应的预期时间内接收到下发成功响应消息;
若否,则重新下发该指令;
若是,则继续下发待执行指令序列中的下一条指令。
一种指令下发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指令序列确定模块,用于从多个指令序列中确定待执行的指令序列;
执行模块,用于针对指令序列确定模块确定的待执行的指令序列中包含的每个指令,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指令的排列顺序依次下发指令,并判断是否在当前下发的指令对应的预期时间内接收到下发成功响应消息;
若否,则重新下发该指令;
若是,则继续下发待执行指令序列中的下一条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针对待执行的指令序列中包含的每个指令,按照排列顺序依次向网元下发指令,并判断在下发某一指令后,是否在其对应的预期时间内返回下发成功响应消息,若接收到,表示该指令已成功下发至相应的网元,可根据排列顺序继续下发下一条指令,若没有接收到,表示该指令可能没有成功下发至相应的网元,则需重新下发该指令,使得该指令通过重新下发能够正确地到达相应网元,以确保每一条指令尽可能的成功下发至相应的网元,提高指令下发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指令下发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指令下发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指令下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指令下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控制加液亚沸蒸馏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钨酸钠晶体脱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