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电子标签数据的篡改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4572.2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汗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电子标签 数据 篡改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RFID电子标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保护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数字水印的RFID电子标签数据的篡改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发展,电子标签在许多领域和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作为一种非接触的识别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子标签数据的重要性,特别是其中存储的用户隐私信息,如果用户使用没有安全保护的电子标签,用户数据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恶意用户读取,从而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
目前对RFID电子标签数据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数据交换前的身份认证和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解决电子标签的安全问题。但是如果加密密钥被非法用户破解,那么数据的安全性就完全没有了保障,非法用户可以任意修改数据,复制合法用户的电子标签数据,进行非法活动。
本发明通过在RFID电子标签数据中嵌入数字水印,即使加密密钥被破解,也可以通过所嵌入的数字水印判定数据是否被篡改,实现对电子标签数据的第二重保护。
发明内容
目前,RFID电子标签数据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存储标签信息时进行加密处理,但一旦密钥被破解,数据就失去保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FID电子标签数据的篡改检测方法,即使密钥被破解,也能对电子标签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判断、定位被篡改信息,实现了电子标签数据的第二重保护。
1、水印嵌入方法:通过混沌系统生成实数序列,经阈值函数将实数序列转化为待嵌入的水印信息(0、1二值序列),按标签地址顺序读取标签信息,并进行二次剩余计算,判断函数返回值,若其返回值与待嵌入水印信息相同,则存储该标签信息对应的数据块地址,并设置为只读权限。
2、提取水印方法:读取地址对应的标签信息,并保存此二进制信息经二次剩余函数计算后的二值返回值,重复以上操作,组合成已嵌入的信息。
3、篡改定位方法:再次将待验证的信息生成二进制序列,并与步骤2提取出的嵌入信息进行比较,因每两比特位代表一个标签地址的信息,故由此来判断待验证的信息是否正确,若不同,则可定位篡改的信息。
本发明的优势是:当标签信息的加密密钥被破解后,恶意篡改者修改信息再次按原地址存储,但通过读取只读存储区已存储的地址信息,并由此地址读取标签信息,再恢复已嵌入信息序列,并通过与待验证信息生成的序列对比,达到双重保护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表1为本发明中二进制信息权重对应值
图1为本发明中嵌入信息的生成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中嵌入过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检测待保护信息和篡改定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在图1的实施例中,
1)对于电子标签信息(二进制比特形式)通过公式∑0≤n<12n-1bn转化为0至1之间的小数值,不同值的小数代表着不同的待保护标签信息。
2)混沌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具有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高敏感性,生成的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混沌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图像加密。其中Logistic映射是一种经典的混沌序列生成器。
此公式可表示为xk+1=-4(xk-0.5)2+1,将步骤(1)中所生成的初值代入公式,经过数次迭代,将产生一个混沌实数序列{xk:k=0,1,2…},由于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是二进制数据,故需要将此实数序列转变为二进制序列。由于混沌映射所生成的混沌序列{xk:k=0,1,2…..},由于此概率密度函数不依赖初值,故具有遍历性,由此可计算混沌轨迹的点的均值为0.5,故可以选择为阈值函数的阈值,当混沌实数序列的值大于0.5时取0,反正取1,故由此将混沌实数序列转化为二值量化序列yk。
3)对由步骤1)产生的不同小数值经步骤2)生成对应不同的二值量化序列yk,取其中的2比特作为子水印,再将生成的不同子水印联接,生成待嵌入的数字水印。在数字水印信息中,每两比位特代表不同的待保护标签信息。
4)基于海明码的水印校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