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固化的胶粘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3065.7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行;袁海宾;贺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鑫东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率 紫外线 固化 胶粘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紫外线(UV)固化的胶粘剂,尤其涉及一种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UV)固化的胶粘剂,可用于玻璃与玻璃的粘接。
背景技术
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光线,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紫外光(UV)固化胶,它是指必须通过紫外线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它可以作为粘接剂使用,也可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胶固化原理是:UV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支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现有紫外线固化的胶粘剂,制作时胶粘剂的固化速度慢,生产效率低,能耗较大,以致成本较高;胶粘剂的透光性能较差,影响电子产品的色彩的保真度;粘结的硬度和强度都不够理想。业界期待开发一种综合性能更好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固化速度快、成本低、粘结的硬度高和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固化的胶粘剂。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固化的胶粘剂,其包括: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丙烯酸单体、助剂、硅烷偶联剂和光引发剂。各组分的百分比含量为: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5.8~59%、丙烯酸单体-5.8~59、助剂-2~10%、硅烷偶联剂-0.5~15%、光引发剂-1.5~10.5%。
本发明与现有紫外线固化的胶粘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节约能耗:UV固化的能耗只是传统胶粘剂和涂料固化的五分之一。2节约成本:UV固化设备占用场地空间相比传统的干燥机小,生产效率高。3光学性能:UV胶液体晶莹透明,固化后透光率>90%,极大地展示了产品的原色,故有无影胶之称。4粘接性能:固化速度可控性,固化速度极快,结构用胶粘接强度高,固化后胶层体积收缩率小。5耐候性能:UV胶固化后,耐候性好,经过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不黄变,而高低温交变性能优异,高温高湿下衰减小。6环保性能:UV胶液体无毒,无溶剂,低气味,不含重金属。
本发明适合流水线生产作业。目前应用领域有玻璃和玻璃贴合的LCD面板,手机按键,手表装配,蜂鸣片,仪表仪器,电子线路板披覆等。尤其适用于LCD等面板与透明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填充,以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抑制外部光照与背光等导致的光散射现象。具有与玻璃相近的折射率、穿透率、耐黄化,柔软可承受二种不同基材的膨胀收缩率、以至于抵挡贴合时高低温变化产生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UV)固化的胶粘剂包括: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助剂、光引发剂、硅烷偶联剂。各组分的百分比含量为: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5.8~59%、丙烯酸单体-5.8~59、助剂-2~10%、硅烷偶联剂-0.5~15%、光引发剂-1.5~10.5%。
根据上述各组份的配比,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
本发明中的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决定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UV)固化的胶粘剂固化后的总体性能,包括固化前的粘度及固化后收缩率、柔韧性、耐黄变性和透光率等。因此,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的选择是决定高透光率的可紫外线(UV)固化的胶粘剂性能的关键。UV固化的胶粘剂中常用的低聚物树脂有: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聚醚改性丙烯酸树脂、聚丁二烯改性丙烯酸树脂。
因本发明的可紫外线(UV)固化的胶粘剂的透光率要求大于95%,根据树脂透光率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改性丙烯酸低聚物树脂——为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聚丁二烯改性丙烯酸树脂。这两种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而且透光率均可以达到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鑫东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鑫东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30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煤的炼焦配煤方法
- 下一篇:无渗卤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