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棒插入冷拔钢管自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2602.6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忠财;冯光体;严成良;姜建林;王超月;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伦宝金属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34 | 分类号: | B21C1/34;B21C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241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钢管 自动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在冷拔钢管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装置,尤其是属于一种芯棒插入冷拔钢管自动辅助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在钢管等管类材料的冷拔工艺中,包括输料、模具装料、芯棒插入源钢管(即管坯)、冷拔钳牵引拉制等步骤,最后将较大管径的源钢管拔制成较小管径的目标钢管产品。设备中,冷拔机的V形受料槽设置在模具的后端,在V形受料槽内完成芯棒插入源钢管后由芯棒将源钢管的头部送入冷拔模具孔内,再由冷拔钳夹住源钢管压头牵引拉制完成。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不同管径、壁厚的源钢管均利用同一条V形受料槽进行冷拔作业,致使源钢管的轴中心线与芯棒的轴中心线经常需要加以调整,才能使两者保持一致,因此,人工的辅助相对芯棒插入源钢管工序显得非常重要。实际作业过程是:操作人员根据所要拔制的源钢管管径以及壁厚情况,在V型受料槽对应冷拔芯棒的位置上设置一根具有较大管径的套管,套管用于支撑冷拔芯棒,以适当抬高冷拔芯棒,达到使芯棒中心线与源钢管中心线保持一致的目的,以避免芯棒插入源钢管管尾时,芯棒头与源钢管管尾端口壁发生碰撞,而出现弹管现象,确保一次插棒成功。这种作业方式不但存在劳动强度高、操作环境恶劣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且所述套管管径的选择与操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芯棒插入冷拔钢管自动辅助装置,该装置能自动调整源钢管轴中心线与芯棒轴中心线的一致性,具有劳动强度低、操作环境优、自动化程度高和连续化生产的优点,在实现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芯棒插入冷拔钢管自动辅助装置的结构特征是:它由一个底座、一只传感器和二只气缸构成;所述二只气缸中的第一气缸竖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该气缸的气缸杆向上,气缸杆的端部设有一托块,该托块的顶部开有一V型槽;所述传感器与所述V型槽相对安装;在所述托块的一侧设有一下挡板,该下挡块的顶面呈V形;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设有一支撑杆,所述二只气缸中的第二气缸经一铰臂固定在该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向上,其顶端与一上挡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挡板的板身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铰接后,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托块V形槽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升降受所述传感器控制电路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上挡板与托块的V形槽相对的面呈向下开口的V字型。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中不同管径、壁厚的源钢管利用同一条V形受料槽进行冷拔作业,源钢管的轴中心线与芯棒的轴中心线经常需要加以调整,才能使两者保持一致的实际问题,设计完成了本自动辅助装置。本装置使用时嵌设在现有冷拔机V形受料槽的相应位置上,利用传感器检测源钢管而获得其管径、壁厚信息后,控制二只气缸协调动作,使源钢管管尾作相应抬高后,实现自动调整源钢管轴中心线与芯棒轴中心线的一致性。将该装置配置在现有冷拔机的V形受料槽上后,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低,实现生产连续性,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且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中B部分为图1中虚线右侧除去上挡板40后的K向局部结构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在该图的上下还画出了现有冷拔机的一些相邻结构。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底座10,支撑杆101,支撑杆顶部102,第一气缸20,气缸杆201,托块202,V型槽2021,第二气缸30,铰臂301,铰轴302,气缸杆303,铰接块304,上挡板40,铰轴401,铰轴402,下挡板50,顶面501,源钢管60。冷拔模具a, 模具孔aa,V形受料槽b,V形槽b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伦宝金属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伦宝金属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