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直线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2287.7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尹代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众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41/02 | 分类号: | H02K41/02;H0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线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及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直线电机(真直线电机)及制作所述真直线电机的方法,所述真直线电机可应用于各种电子锁或其他一些需要使用直线电机控制的数控设备上。
背景技术
直线电机指的是产生直线移动机械能的电机,主要用于电子锁及其他一些数控设备上。
传统的直线电机大部分是通过转子(即马达)产生动力,并由变速箱减速从而带动齿轮运动,与槽内直线移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减速箱11、减速齿轮12、次级齿轮13、马达14、传动轴15、传动齿轮16及U型槽部件17,其中:次级齿轮13设置于减速齿轮12侧面且与U型槽部件17的齿状结构相啮合,减速齿轮12置于减速箱11内,且轮齿与中心套接于传动轴15的传动齿轮16啮合,马达14启动后通过传动轴15带动传动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减速齿轮12及次级齿轮13转动,进而与U型槽部件17做相对直线运动。
可以看出,上述直线电机将转子产生的旋转力通过齿轮这种中间结构转换为一种直线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线电机。其在工作过程中,齿轮的咬合及摩擦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导致该直线电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并且结构也比较复杂,加大了直线电机的不稳定性;另外,中间结构的存在会增大电机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直线电机及制作所述真直线电机的方法,以避免出现采用齿轮作为中间结构而影响电机稳定性及增大电机功耗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直线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口,且其内部设置硅胶体及置于所述硅胶体内的电发热部件,所述电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
优选的,上述真直线电机中,所述硅胶体以硅橡胶材料作为原料且添加具有超导特性的金属颗粒。
优选的,上述真直线电机中,所述金属颗粒为铜镀银颗粒,其在所述硅胶体内的重量比为3%~5%。
优选的,上述真直线电机中,所述电发热部件包括两片绝缘薄片及置于所述两片绝缘薄片之间的面状电热元件。
优选的,上述真直线电机中,所述绝缘薄片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材料。
优选的,上述硅胶体预先以钴60作为辐照源进行辐照。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所述真直线电机的一种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依据电机壳体的内部体积,制出硅胶体,所述硅胶体以硅橡胶材料作为原料且添加有具有超导特性的金属颗粒;
将电发热部件植入所述硅胶体,并引出电源线;
将设置有所述电发热部件的硅胶体封装入所述电机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口。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在将硅胶体封装入所述电机壳体之前,还包括:
接通电源以使发热部件发热,对硅胶体加热;
在硅胶体膨胀至预设体积后切断电源使该硅胶体恢复至原先体积,所述预设体积大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体积;
在上述过程中,以钴60作为辐照源对所述硅胶体进行辐照,以使所述硅胶体具有可记忆性功能。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依据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体积,制出硅胶体的过程包括:
以硅橡胶为原料,添加预设重量比的具有超导特性的金属颗粒;
提供所述电机壳体的模具;
将添加有所述金属颗粒的硅橡胶放入所述电机壳体模具,加工得到所述硅胶体。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金属颗粒为铜镀银颗粒,所述预设比例为3%~5%。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电发热部件包括两片绝缘薄片及置于所述两片绝缘薄片之间的面状电热元件,其中,所述绝缘薄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直线电机摒弃了传统的电子动力源及采用机械部件作为中间部件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创新方式,利用硅胶体的受热膨胀特性(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膨胀至预设体积,并能在低于所述设定温度时回复至原先体积),利用硅胶体受热后的膨胀力进行做功。即:将硅胶体置于电机壳体内,通过接通或者断开电发热部件与电源的连接,来控制硅胶体的受热情况。硅胶体在受热膨胀且其膨胀部分通过电机壳体上的出口向外膨胀预设距离,从而能够推动出口处的部件移动。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直线电机是一种直接作用的直线运动机械能的传动装置,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直线电机,无需中间部件的转换和传导,因此具有稳定性高及功耗小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众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众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耳机话筒接口的读卡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起底装置的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