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叶片气液混输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2200.6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武;刘恒;邵永实;邓辉;董振刚;殷红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装备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31/00 | 分类号: | F04D31/00;F04D29/18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叶片 气液混输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与潜油电泵配合使用的双层叶片气液混输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人工举升的石油开采方式当中,采用潜油电泵系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潜油电泵系统的应用是有条件限制的,例如多数低排量潜油电泵均要求入口井液气液比低于5%,即使是高排量潜油电泵,入口井液的气液比一般也不能高于10%,当含气量高于此值时,泵体内气蚀加重,甚至发生气锁,严重影响泵的性能和寿命。但是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进行,产液量低、含气量大的油井数量不断增加,如果潜油电泵系统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油井中,则潜油电泵系统的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目前为降低入口井液气液比的做法通常是在潜油电泵入口处安装油气分离器,但油气分离器只能分离出一部分气体,不能使井液完全达到潜油电泵的要求,同时,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通过套管最终排出井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潜油电泵入口井液气液比高而影响潜油电泵的性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叶片气液混输器,该双层叶片气液混输器可有效破坏气体积聚的产生,将气体溶于液体,从而确保潜油电泵的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叶片气液混输器,包括上、下接头,且上、下接头外部螺纹连接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上、下接头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轴承座、压紧管、上导壳、下导壳,下接头内部设有下轴承座,上、下导壳内部设有若干个叶轮,所述的上、下轴承座通过轴承支撑有轴,轴的外部设有轴套,轴穿过上、下导壳及叶轮后其两端由轴套固定,轴中部外侧还连接有锁紧装置;
所述的叶轮由轮毂、上盖板、下盖板、及若干组叶片组成,每组叶片由两层叶片组成,其中叶轮下端为平行与轴线方向的轴流叶片,上端为垂直与轴线方向的径流叶片,并且两层叶片交错排列;所述的上盖板与下盖板连接在轮毂外侧,且上盖板上开有若干个平行于叶轮中轴线的冲击孔;
所述的上、下导壳上设有螺旋形叶片;
所述的锁紧装置由两个半环、上锁紧套、下锁紧套、锁紧螺柱组成,外表面呈阶梯状的半环套在轴外部,上、下锁紧套与锁紧螺柱螺纹连接后套在半环外部。
所述的轴流叶片的入口倾角为20±5°,厚度为2-5mm,由轴流叶片入口边到径流叶片出口边之间的绕轴旋转角度为35±5°,径流叶片出口角为45±5°,由轴流叶片入口角到径流叶片出口角的总高度为20±5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当井液进入该双层叶片气液混输器时,通过双层叶片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破坏气体积聚的产生,提高相应产品的携气能力,在对此产品进行试验时,测得吸入口出气液比最高达到57%,增强潜油电泵机组应用范围,并确保潜油泵的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叶轮的俯视图;
图3是叶轮的主视图;
图4是导壳的剖视图;
图5是锁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上接头,2-轴,3-上轴承座,4-压紧管,5-半环,6-锁紧装置,7-上导壳,8-叶轮,9-壳体,10-下导壳,11-轴套,12-下接头,13-花键套,14-径流叶片,15-轴流叶片,16-冲击孔,17-轮毂,18-上盖板,19-径流区,20-过渡区,21-下盖板,22-轴流区,23-上锁紧套,24-下锁紧套,25-锁紧螺柱,26-下轴承座,27-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装备制造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装备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切钻头与PDC刀翼形成的复合钻头
- 下一篇: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