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桌面虚拟化环境下的镜像分布式存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2022.7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廖小飞;姜跃;李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桌面 虚拟 环境 分布式 存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桌面虚拟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桌面虚拟化环境下,虚拟机磁盘镜像文件分布式存储方法。
背景技术
桌面虚拟化是指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使用户桌面集中运行于数据中心虚拟机中,已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用户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访问到个性化的桌面系统。随着桌面虚拟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部署桌面虚拟化系统。
目前虚拟桌面镜像存储系统大部分采用SAN,NAS等集中式存储。如Citrix桌面虚拟化产品一般采用NAS存储。VMware的桌面虚拟化产品采用SAN存储,使用VMFS集群文件系统管理SAN存储设备。而SAN,NAS等系统存在着价格昂贵,存储的吞吐量率有限,难以动态的扩展系统。因此并不能满足中大型企业,廉价大规模部署桌面虚拟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桌面虚拟化环境中SAN,NAS等存储系统的价格昂贵,可扩展性不佳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廉价的,高IOPS,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虚拟机磁盘镜像组织,存储方案。
一种桌面虚拟化环境下的虚拟机磁盘镜像分布式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用户的虚拟机存储请求;
(2)从所述读请求中提取访问地址;
(3)若存储请求为读请求,则进入步骤(4);若存储请求为写请求,则进入步骤(7);
(4)在本地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访问地址对应的数据块,若存在,则从本地缓存中读取所述数据块,结束,否则进入步骤(5);
(5)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对所述访问地址的前33位作哈希计算,依据计算得到的地址索引找到对应的存储节点;
(6)在所述存储节点上以所述访问地址的后31位作为地址索引查找数据块,读取所述数据块并保存到本地缓存中,在本地缓存中使用所述访问地址建立所述数据块的地址索引,结束;
(7)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对所述访问地址的前33位作哈希计算,依据计算得到的地址索引找到对应的存储节点;
(8)在所述存储节点内,将数据写入所述存储节点,并使用所述访问地址的后31位建立写入数据的地址索引。
进一步地,在所述本地缓存中采用基数树或哈希算法或B+树建立数据块的地址索引。
进一步地,在所述存储节点中采用B+树建立写入数据的地址索引。
进一步地,若所述本地缓存的存储量达到缓存阈值,则淘汰访问次数最少的数据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具体为:首先将数据记录到日志中,使用所述访问地址的后31位建立写入数据的地址索引;然后将数据写入内存,等到内存数据达到存储阈值时,集中写入磁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存储系统成本低,本发明中存储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均为普通廉价的PC设备,不涉及到昂贵的SAN,磁盘阵列等设备,从而减少了系统的硬件投入成本。
2.可扩展性高,不存在单点性能瓶颈。本发明采用去中心化存储,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在存储节点中寻址,没有单点性能瓶颈,可扩展性高。
3.性能高符合桌面虚拟化存储的应用场合。本发明针对存储节点的数据存储格式上采用B+树存储,计算节点上缓存根镜像等方式提供系统的读写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总体流程图;
图2为磁盘镜像缓存策略流程图;
图3为数据分布式访问策略流程图;
图4为存储策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在分布式环境下针对桌面虚拟化的小块IO,高IOPS高可扩展性需求设计。如图1所示,本发明整体流程如下:
(1)接收用户的虚拟机存储请求;
(2)从所述读请求中提取访问地址;
(3)若存储请求为读请求,则进入步骤(4);若存储请求为写请求,则进入步骤(7);
(4)在本地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访问地址对应的数据块,若存在,则从本地缓存中读取所述数据块,结束,否则进入步骤(5);
(5)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对所述访问地址的前33位作哈希计算,依据计算得到的哈希值找到对应的存储节点;
(6)在所述数据存储节点上以所述访问地址的后31位作为索引查找数据块,读取所述数据块并保存到本地缓存中,在本地缓存中使用所述访问地址建立所述数据块的地址索引,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