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车的转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1415.6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新;曹陆军;鲍坤勇;吴能臻;杨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0 | 分类号: | B62D3/00;B62D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系统,特别是涉及客车的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客车的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是用来改变或保持客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装置。客车的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客车的行驶方向,其对客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间摆臂布置形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其第二转向器为立式安装的,通过中间摆臂连接前后直拉杆,从而实现转向功能,但是这种客车的转向系统增加了前直拉杆和中间摆臂,中间摆臂的加工及安装要求精度很高,且在整个车营运初期,由于多了一道中间传动环节,增大了转向传动阻力,使整车在转向时出现转向沉重、回正不好的现象,营运一段时间后,各传动副之间的间隙会加大,使得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自由间隙较大,转向比较困难;另外一种是角转向布置形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其客车的转向系统为卧式安装,通过在转向器前增加第一转向器和角转向传动轴来实现转向,相对于中间摆臂布置形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减小了转向传动的阻力,但是此安装方式存在一个缺点,油和水容易从转向器的摇臂扇齿轴渗入到转向器内部,引起转向器出现转向器内部生锈、转向失灵等问题。因此,上述两种形式布置的客车的转向系统均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较为安全的客车的转向系统。
一种客车的转向系统,包括操纵机构及用于改变与传递所述操纵机构的转向力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
第一转向器,固定设置于客车车架上,所述第一转向器具有第一输入轴及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操纵机构连接;
第二转向器,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转向器具有第二输入轴及第二输出轴;
传动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将所述第一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转向器;及
转向垂臂,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器的下方,所述转向垂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垂臂传递所述第二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
上述客车的转向系统中,第一输入轴将操纵机构的转向力输入第一转向器,经第一转向器改变转向力的方向,并经第一输出轴传递给传动轴,再由传动轴经第二输入轴将转向力输入第二转向器,经第二转向器改变转向力的方向,再由第二输出轴将转向力经设置于第二转向器下方的转向垂臂传递出去,从而改变客车的行驶方向;且达到转向的同时,设置于第二转向器下方的转向垂臂使得第二输出轴必须向下设置,从而可以防止油或水从第二输出轴进入第二转向器中,有效地预防了第二转向器的内部生锈及转向失灵等问题,因此,上述客车的转向系统较为安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向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所述第一转向器的安装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安装所述第二转向器的安装支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板及一侧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固定板共同形成收容所述第二转向器的收容腔的U形架;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U形架的一个支臂,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过所述U形架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U形架的支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转向垂臂固定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垂臂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花键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垂臂及客车的转向节臂固定连接的转向直拉杆。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直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球头销,所述转向直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垂臂通过所述球头销固定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方向盘、与所述方向盘固定连接的转向轴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轴及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的转向管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省略了转向节臂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省略了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工业应用的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