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型杂化光镊的软物质综合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1399.0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任煜轩;龚雷;高红芳;刘伟伟;李银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14 | 分类号: | G01N15/14;G01M10/00;G02B21/32;G02B2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新华;成金玉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型 杂化光镊 物质 综合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基于新型杂化光镊的软物质综合测量装置,其构成包括激光器(1)、第一平凸透镜(2)、第二平凸透镜(3)、第一可翻转反射镜(4)、第二可翻转反射镜(5)、反射镜(6)、液晶空间光调制器(7)、第三平凸透镜(8)、第四平凸透镜(9)、显微镜成像管镜(10)、第一双色镜(11)、高数值孔径显微镜物镜(12)、二维电动平台(13)、卤素灯(14)、第二双色镜(15)、双凸透镜(16)、位置敏感探测器(17)、快速相机(18)和计算机(19),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全息光镊光路由激光器(1)、第一平凸透镜(2)、第二平凸透镜(3)、反射镜(6)、第三平凸透镜(8)、第四平凸透镜(9)、第一双色镜(11)以及显微镜物镜(12)构成;所述的第一双色镜(11)置于自行设计的带燕尾槽滑动导轨的固定架上,再加载到显微镜的主体部分;该自行设计的带燕尾槽滑动块的固定架为如下三部分构成:燕尾槽滑块、固定架和反射片固定块,其中燕尾槽滑块通过两个螺丝从支撑架的底部与支撑架相连,双色镜固定块放入支撑架内的凹陷部分;
所述的单光镊光路由激光器(1)、第一平凸透镜(2)、第二平凸透镜(3)、第一可翻转反射镜(4)、第二可翻转反射镜(5)、第三平凸透镜(8)、第四平凸透镜(9)、第一双色镜(11)以及显微镜物镜(12)构成;
样品池放在二维电动平台(13)上,在计算机(19)控制下,样品池随着二维电动平台(13)进行移动;所述计算机(19)的输入端通过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的二维电动平台(13)、空间光调制器(7)、位置敏感探测器(17)以及快速相机(18)相连;所述计算机(19)实时计算设定的全息相位图并通过计算机图形卡以及DVI信号线将相位图实时地加载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7)上;所述计算机(19)可以通过信号采集和测量系统采集并存储位置敏感探测器(17)以及快速相机(18)所产生的时序信号和图像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杂化光镊的软物质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光镊和高精度单光镊的切换是通过第一可翻转反射镜(4)、第二可翻转反射镜(5)的同时翻转来实现的,其中第一可翻转反射镜(4)和第二可翻转反射镜(5)分别固定于两个可翻转的镜框上;当第一可翻转反射镜(4)和第二可翻转反射镜(5)两个可翻转反射镜位于光路中时,该装置工作在高精度的单光镊模式;当第一可翻转反射镜(4)和第二可翻转反射镜(5)两个可翻转反射镜同时切换到一侧,本发明装置工作在全息光镊模式;其中激光器(1)、由第一平凸透镜(2)和第二平凸透镜(3)组成的第一望远镜、由第三平凸透镜(8)和第四平凸透镜(9)组成的第二望远镜为全息光镊和高精度单光镊的公用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杂化光镊的软物质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机械爬升装置将光束高度提升到与显微镜耦合高度相匹配;第二个望远镜(8、9)的两个平凸透镜分别位于光路爬升架的两侧;单光镊采用在线标定,所用激光器具有很高的指向稳定性和功率稳定性,对探测器响应以及光阱刚度的标定在数秒内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杂化光镊的软物质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绕开商用显微镜的成像管镜搭建光镊,采用自行设计的光路耦合装置将激光束引进商用显微镜;该光路耦合装置加载在显微镜荧光转盘处,与原有的荧光转盘公用一个耦合槽;所述的软物质综合测量装置与原有的荧光装置可以切换使用;当使用原有的荧光装置时,采用显微镜配带的荧光转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3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