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浇梁0号块托架反支点预压施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99294.6 | 申请日: | 2011-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权;薛江;秦江堂;郭旭斌;冷铁松;崔胜利;胡新伟;王琛;张德祥;裴庆柱;黄春明;赵永昱;将安和;马赢斌;王占魏;李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浇梁 托架 支点 预压 施工 方法 | ||
1.悬浇梁0号块托架反支点预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现有技术施工建造承台,在承台内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预埋设一排以上的钢绞线连接器,每排钢绞线连接器具有多个钢绞线连接器,每排钢绞线连接器中的钢绞线连接器的数量相等,每个钢绞线连接器分别与一个钢绞线的底端固定相连,每个钢绞线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穿出承台的顶端;
B、在建造完成的承台的上方按照现有技术建造托架;
C、在托架的顶部沿水平方向铺设托架载荷分配梁,托架载荷分配梁用工具锚和夹片与全部钢绞线的上部固定相连,托架载荷分配梁可将钢绞线的张拉力均匀地作用在托架的顶部;
D、从钢绞线的顶端,先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一级张拉,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一级张拉,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一级张拉,第一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35%-45%,选取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加载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E、从钢绞线的顶端,再次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二级张拉,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二级张拉,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二级张拉,第二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65%-75%,利用步骤D选取的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加载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F、从钢绞线的顶端,再次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三级张拉,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三级张拉,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三级张拉,第三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95%-105%,利用步骤D选取的选取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加载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G、从钢绞线的顶端,再次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四级张拉,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四级张拉,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四级张拉,第四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115%-125%,利用步骤D选取的选取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加载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H、完成第四级张拉后,保持20小时以上的时间,并且每经过5-10小时重复测量一次利用步骤D选取的点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I、从钢绞线的顶端,先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一级卸荷,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一级卸荷,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一级卸荷,第一级卸荷后钢绞线的受到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95%-105%,利用步骤D选取的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卸荷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J、从钢绞线的顶端,再次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二级卸荷,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一级卸荷,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二级卸荷,第二级卸荷后钢绞线的受到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65%-75%,利用步骤D选取的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卸荷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M、从钢绞线的顶端,再次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三级卸荷,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三级卸荷,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三级卸荷,第三级卸荷后钢绞线的受到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35%-45%,利用步骤D选取的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卸荷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N、从钢绞线的顶端,再次对托架顶部中间的钢绞线逐个实施第四级卸荷,然后再逐个对与其相邻的钢绞线实施第四级卸荷,直至完成对全部钢绞线实施第四级卸荷,第四级卸荷后钢绞线不再受到张拉力,利用步骤D选取的托架上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点,观测该点在本次卸荷前、后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通过上述预压施工,即可有效消除托架的非弹性变形,并可根据掌握观测记录的数据,根据现有技术计算得出托架的弹性变形值,从而为0号块施工底模立模标高提供准确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浇梁0号块托架反支点预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第一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40%;所述步骤E中第二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70%;所述步骤F中第三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100%;所述步骤G中第四级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120%;所述步骤H中完成第四级张拉后,保持24小时的时间,并且每经过8小时重复测量一次利用步骤D选取的点的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所述步骤I中第一级卸荷后钢绞线的受到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100%;所述步骤J中第二级卸荷后钢绞线的受到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70%;所述步骤M中第三级卸荷后钢绞线的受到张拉力的大小为预压荷载的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92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摩擦力装配的医疗器械清洁装置
- 下一篇:防水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