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及其故障排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8689.4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842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及其 故障 排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故障排查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经常出现的故障包括制冷剂不足、风扇故障、排气温度过高、管路堵塞等。排气温度过高使制冷剂和润滑油发生热分解,产生杂质堵塞系统,使压缩机镀铜、卡缸、烧机等事故。制冷剂不足或系统堵塞的情况下,经过冷凝器的制冷剂少,换热效率偏低,出风温度较高。
技术人员在诊断空调故障时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如:检查电压的范围;检查过滤网是否清洁;室内外进风口、出风口是否通畅;看空调的设定参数是否正确;检查室外机换热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受阳光直射,是否受其它空调外机吹出风的影响等,最终才能真正找出故障的所在。这无疑是十分低效的,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检修的难度太大。对于一些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如能实现空调的自诊断,将大大方便技术人员和用户对空调常见故障的检修。
申请号为200610138400.4的国内专利《一种空调器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描述的方案是通过检测四通阀的温度及排气温度之差来诊断空调器的故障,但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制冷系统故障不能由空调器本身自行诊断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故障可以由空调检测系统自诊断、改造成本低、简单可行、方便用户和技术人员检修的制冷系统故障自诊断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器,包括处理器以及由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组成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排气压力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外机风机转速反馈系统和回气压力传感器组成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各部分与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包括用于将检测组件的数据对比从而判断空调器的工作状态正常与否的比对单元、和用于将比对结果显示的显示单元。
所述的排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侧,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所述的回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的回气口侧,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回气压力。
所述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冷凝器上,用于检测室外空气的温度。
所述的室外机风机转速反馈系统安装在室外机风机上,用于检测室外机风机的转速。
一种空调器的故障排查方法,在制冷系统设置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检测组件,所述处理器按以下步骤诊断系统故障:
S1)检测排气压力P1,直到P1≥P2时,执行S2;
S2)当室外环境温度T≥TA,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并显示故障自诊断代码E1;当室外环境温度T<TA,就执行S3;
S3)检测回气压力P3,如果P3≤P4,显示故障代码E2;否则则执行S4;
S4)检测室外机风机转速是否在设定范围内,否则显示故障代码E3,是则显示故障代码E4。
所述P2的取值范围为30-35KG;所述P4的值为1.5KG;
所述TA的取值为45-50℃;或者为55-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加入检测组件以检测空调器内的压缩机排气压力、压缩机回气压力、室外机风机转速、室外温度,使之达到能够对制冷系统故障自诊断,为用户和维修提供准备的故障自诊断信息,方便检测与维修;
2、本方案在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内加入四个连接空调器原有处理器的检测器件,并加上相应的编程处理实现自诊断功能,简单可行、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冷系统故障自诊断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的部件如下:
1压缩机,2四通阀,3冷凝器,4节流装置,5蒸发器,6排气温度传感器,7室外温度传感器,8室外机风机转速反馈系统,9回气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空调器,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基础上,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设置排气温度传感器6和排气压力传感器7、在回气口设置回气温度传感器8和回气压力传感器9,处理器根据各个传感器返回的数据判断空调的工作状况、诊断空调的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86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