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发泡方法及发泡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98684.1 | 申请日: | 2011-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唐竹兴;李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B09B3/00;B28B1/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铬渣铬 还原 炉渣 高温 发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发泡方法及发泡装置,是将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在高温状态下发泡制成轻质泡沫陶瓷,属于建筑陶瓷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铬渣铬还原炉渣轻质泡沫陶瓷主要应用于外墙及保温材料使用。目前普遍采用粘土砖、空心水泥砌块及加气混凝土,是一种消耗自然资源、制造成本高的建筑装饰材料。
工业废料铬渣是金属铬冶炼时产生的工业废料,对环境污染严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目前主要采用铬渣生产水泥使用,但是由于制品性能较差、生产成本较高,而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利用工业废弃料,变废为宝,生产使用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的铬渣轻质泡沫陶瓷,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发泡方法及发泡装置,发泡装置的结构包括:发泡装置1、螺旋沟槽2、终端发炮区3、中端发泡区4、初端发泡区5、高温熔体入口6、发泡剂入口7,其中,初端发泡区5和中端发泡区4内表面分别为R2和R1的球面,三个发泡区内表面均带有均匀分布的螺旋沟槽2。
所述的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发泡方法及发泡装置,以铬渣为主料添加赤泥、粉煤灰、煤矸石、石英砂、煤粉,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铬渣30~40%,赤泥40~10%,粉煤灰10~15%,煤矸石15~20%,石英砂4.5~10%,煤粉0.5~5%。
所述的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发泡方法及发泡装置,发泡剂是发泡剂粉体、高岭土、水和水玻璃以重量比为:0.5~30:0.5~10:98~55:1~5均匀混合制成的悬浮浆料,其中,发泡剂粉体是由碳酸钙、碳酸镁的一种或两种与水玻璃和废玻璃粉以重量比为60~90:20~5:20~5均匀混合,干燥后400~700℃保温1-3小时烧成后磨细粒度为3~10μm制成的。
所述的铬渣铬还原炉渣高温熔体发泡方法及发泡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铬渣30~40%,赤泥40~10%,粉煤灰10~15%,煤矸石15~20%,石英砂4.5~10%,煤粉0.5~5%,并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
(2)熔融还原:将上述混合料在还原气氛下1100~1300℃充分混合还原,然后压块投入到高温熔池内,温度为1655~1695℃压块沉入到炉渣熔体液面以下并熔融,还原后形成的铁和铬形成熔体下沉到熔池的底部,而炉渣熔体上浮到熔池的顶部,使铁、铬熔体与炉渣熔体自动分离;
(3)发泡:发泡剂通过发泡剂入口7压入并与通过炉渣高温熔体入口6流入的高温熔体在初端发泡区5相遇,发泡剂中的水迅速气化膨胀,在螺旋沟槽2的作用下熔体和气化气体形成气液混合旋转流体,这时发泡剂粉体表面的玻璃首先熔化并包覆在碳酸钙(或碳酸镁,或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的颗粒表面并与高温熔体混合,当温度达到碳酸钙(或碳酸镁)的分解温度时高温熔体被分解产生的气体进一步发泡,其中发泡剂的加入量为炉渣熔体重量的3~10%,经冷却后切割制成铬渣轻质泡沫陶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
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大规模地利用铬渣和赤泥生产生产轻质泡沫陶瓷,其副产品为铬铁,将工业废料铬渣和赤泥一步转化为铬铁熔体和炉渣熔体,并使炉渣熔体直接形成轻质泡沫陶瓷,节约了大量能量;
2、铬渣中的低价铬离子和有毒的六价铬离子及赤泥中的铁离子在碳热还原作用下还原成金属铬和铁,且在1655~1695℃的高温下形成铬、铁混合熔体,并与高温熔渣产生分离,高温熔渣中金属铁和铬含量小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8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