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型母线槽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6714.5 | 申请日: | 201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振达;陈荣;姚恒祥;冯银;高中艳;印赛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成套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G5/04 | 分类号: | H02G5/04;H02G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母线槽 | ||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母线槽,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母线槽,属于输电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尤其是众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的出现,作为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现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插接式母线槽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的母线槽两端部连接处及分线口插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在母线槽中使用了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低压母线槽是低压输配电领域负责电力传输的重要产品,在大电流的工矿、厂矿场所,有着电缆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是“接头连接单元”,接头连接单元的关键在于母线槽接头之间的散热是否良好。很多场所,由于母线槽接头器散热性不良导致接头处温升过高,造成接头器损坏,致使整条母线槽烧损,甚至大量用电设备损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常规接头器母排被绝缘隔板、铝型材紧密的包裹在很小的空间里面,完全通过材料相互导热向外部空间传热,此种方式散热性能极差,如今在夏季高温期间由于环境温度高,使得接头器散热更差,导致接头器烧毁现象经常发生,是许多厂家比较头痛的问题。常规解决方法是将接头器连接母排加大,比母线槽主母排加大30%~40%,浪费了材料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型母线槽,该结构的母线槽系统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型母线槽,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本体,所述母线本体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母线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座包括立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立柱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连接板垂直的连接成一体,母线本体与母线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连接座包括立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与母线本体的侧板之间形成通风过道,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从而,提高了母线的散热效果,且本母线系统结构简单。
上述的散热型母线槽,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本体,所述母线本体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母线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座包括立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立柱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连接板垂直的连接成一体,所述上、下连接板上均设有散热孔。通过上、下散热孔形成垂直方向的通风道,通过垂直方向的通风道与水平方向的通风过道,使空气流通更加通畅,从而,在保证母线槽系统强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母线槽系统的散热性能。
上述的散热型母线槽,其中,还包括散热装置,包括风扇和安装在连接座侧面的控制风扇的控制开关;所述风扇固定在连接座外表面上;所述风扇的电源线与母线本体的主母排连接。风扇通过与母线槽内的主母排连接取得电源,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的风扇开启或关闭,风扇开启时将连接座内的热量从散热孔排出。
上述的散热型母线槽,其中,所述散热孔表面上分别设有过滤网,提高整个散热装置的防尘和防水性能。
有益效果:1、可以忽略母线槽接头器的正常温度,消除了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母线槽短周期超负荷运行导致接头器急剧升温的问题;2、实现了母线槽接头器连接母排无需比主母排加大,节约了材料,提高了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成套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江苏省成套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67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可调节安全地带
- 下一篇:小麦复合营养面粉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