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96698.X | 申请日: | 201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H05K7/20;G09G3/3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郑特强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使用除了从桌面计算机逐渐演变成笔记本电脑外,近年来更研发出较笔记本电脑更为轻薄的计算机,也就是目前市面上已经相当普及的平板计算机(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ablet PC)。平板计算机大多设计有触控功能以便用户能直接于屏幕上进行各种功能的操作,相较于时下的笔记本电脑、PDA及智能型手机,更兼具轻巧外型和较大的屏幕,因此,平板计算机的问世无疑提供用户另一种便利的选择。
现行的平板计算机大多使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且基于轻薄化的考虑,背光模块的背框(rear bezel)会使用中间镂空的不锈钢材质。然而,不锈钢材质的导热系数小,再加上背框本身的散热面积不足,无法迅速将相邻于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逸散,因而导致液晶显示器上产生明显的区间暗纹(mura),或是发生触摸屏玻璃(cover lens)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在驱动电路板的背面与背框之间加贴导热系数较高的铜箔或石墨来增加散热的效率。然而,在液晶显示器背面通常设置有电池及主板等零件,倘若加上铜箔或石墨的面积及厚度,会造成液晶显示器尺寸增加及其它零件间隙不足的问题,导致触摸屏在使用时出现牛顿环(Newton’s ring)的现象。此外,铜箔容易皱折且皱折后难以恢复原有外观,而使用石墨来做为散热的媒介则会造成整体成本的提高。因此,如何针对现有技术手段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改善,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其在背光模块的反射板上形成有散热膜,因而可在不增加显示模块的体积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背光模块的散热面积并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包括金属背框、背光模块、驱动电路板以及散热膜。其中,金属背框具有彼此相对的承载面以及背面。背光模块包括反射板,配置于金属背框的承载面上,并具有彼此相对的反射面以及散热面。驱动电路板是贴附于金属背框的背面,散热膜则是形成于反射板的散热面上,且至少一部分的散热膜对应至驱动电路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膜贴附或涂布于该散热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膜的散热系数大于200W/(m2·K)。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膜的材质包括铜或石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导光板以及光源,其中导光板配置于反射板的反射面上方,且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与光出射面,光出射面位于反射板的反射面上方。光源则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光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膜的面积小于散热面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背框具有镂空区,暴露出至少一部分的散热膜。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块,主要在背光模块的反射板上形成有与金属背框接触的散热膜,并且此散热膜至少一部分对应至驱动电路板。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模块可通过散热膜将驱动电路板上的热能散逸,并可在不影响其他元件的配置空间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进而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示模块的背面俯视图。
图2为图1的显示模块沿AB线的正面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块的背面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显示模块的背面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a、1b:显示模块
10:金属背框
11:背光模块
12:驱动电路板
13、13a、13b:散热膜
14:导光板
15:光源
100:镂空区
101:承载面
102:背面
110:反射板
111:反射面
112:散热面
121:软性电路板
141:光入射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66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虾类动物微量注射方法
- 下一篇:起重机精确自动定位控制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