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6696.0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贵;陈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且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所制造的显示器无法达到的优点,因此液晶显示器已成为近年来显示器研究的主要课题,且不断地朝向彩色化发展。
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自发光型显示器,因此需要背光模块提供所需的光线,方可达到显示的功能。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背光模块中所使用的发光元件已逐渐从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转换成更为环保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当发光二极管元件被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以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为例,发光二极管元件通常是设置于一条状的印刷电路板上以形成发光二极管灯条(LED light bar),而发光二极管灯条通常会透过可挠性线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图1为公知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中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公知的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以及线性光源120。导光板具有顶出光面112以及与顶出光面112连接的侧向入光面114,且顶出光面112包括与侧向入光面114连接的周边区112a以及有效照明区112b。从图1可知,线性光源120配置于侧向入光面114旁,而线性光源120包括电路板122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24,且发光二极管元件124配置于电路板122上并与电路板122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线性光源120中,任二相邻发光二极管元件124的间距(pitch)为P,而各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24的发光面到有效照明区112b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A。为了使有效照明区112b内的亮度均匀,制造者会根据发光二极管元件124的光线发散角α来决定最佳化的A/P比率(A/P ratio)。然而,目前液晶显示器已经逐渐朝向窄边框设计发展,若要符合窄边框的设计需求,最短距离A势必会被要求降低,而当A/P比率过低时,在靠近侧向入光面114的有效照明区112b处便会出现亮暗交替的光斑(hot spot),图1中的阴影处是指亮度较低的区域。此光斑可透过降低间距P而获得解决,但当间距P降低时,制造者必须使用较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元件124,进而造成成本提高。
承上述,如何在不提升发光元件数量以及不大幅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改善A/P比率过低所导致的光斑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及具有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顶出光面、与顶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顶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侧面。其中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凹槽,凹槽具有第一入光侧壁与一对第二入光侧壁,第二入光侧壁分别位于第一入光侧壁的两侧并且与第一入光侧壁邻接,且各第二入光侧壁的法向量不平行于第一入光侧壁的法向量。各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凹槽内,其适于发出一第一光线,且第一光线指向第一入光侧壁。各个第二发光元件位于凹槽内,其适于发出一第二光线,且第二光线指向其中一个第二入光侧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入光侧壁与第二入光侧壁上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入光侧壁与第一入光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β,且β≥9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封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发光元件是等间距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低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背光模块可进一步包括电路板,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域,而导光板具有一主照明区域,主照明区域对应于显示区域,且凹槽位于主照明区域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侧面更具有一对侧壁,侧壁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各侧壁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二入光侧壁邻接,而侧壁与对应的第二入光侧壁的夹角为γ,且γ<9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侧壁为一反射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反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6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双峰密封圈
- 下一篇:一种IGBT抗干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