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6522.4 | 申请日: | 201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支浩;汤慧萍;朱纪磊;王建忠;敖庆波;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3/11 | 分类号: | B22F3/11;B22F3/24;B22F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金属纤维 复合 多孔 表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孔表面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多孔表面由于其独特的强化传热机理和高效的传热性能,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换热表面。现有的传热用金属多孔表面制造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工法、粉末烧结法以及纤维缠绕法等。
机械加工法对管材的原始尺寸公差要求严格,且只适用于软金属材料。虽然可以大量生产多孔管,但是它无法加工很小的空隙,因而对其传热性能的提高有限,而且在表面张力较小的介质中使用效果不明显。粉末烧结法制造的多孔表面管加工工艺复杂、孔隙不规整、连通性较差、能耗大、有三废污染,且在高温下容易产生退火变形,而且在带来高效强化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沸腾滞后,特别是不适合不规则表面的加工制作。
金属纤维多孔表面与机械加工法和粉末烧结法制备的多孔表面相比,具有孔隙度高、传热比表面积大、汽化核心数目多、无污染、比重轻等优点。但是现今的金属纤维多孔表面以缠绕为主,对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未能足够重视,这种结合方式直接导致其热阻增大,影响传热效果。因此改善金属纤维多孔材料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对金属纤维多孔表面的制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界面结合的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不破坏金属多孔材料的同时使金属基板与金属纤维多孔材料之间进行较强结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打磨法对金属基板上与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结合的一面进行粗糙化处理,然后将经粗糙化处理后的金属基板上的油污清洗干净后烘干;所述金属基板和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材质相同;
步骤二、配制分散剂质量浓度为2%~10%的水溶液,然后将金属粉末加入水溶液中,得到悬浮液;
步骤三、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与金属基板结合的一面浸渍在步骤二中所述悬浮液中,利用毛细管力吸附悬浮液;所述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浸渍于悬浮液中的厚度为0.1mm~0.5mm;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吸附悬浮液的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按照吸附有悬浮液的一面与金属基板接触的方式置于步骤一中烘干后的金属基板表面,然后一同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坯料;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述坯料置于烧结炉中进行烧结,随炉冷却得到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所述悬浮液中金属粉末的质量浓度为2%~10%;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步骤五中所述烧结的制度为:烧结温度900℃~1250℃,升温速率5℃/min~15℃/min,保温时间1h~3h。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步骤五中所述烧结过程中对坯料施加50Pa~200Pa的压力。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步骤五中所述烧结过程是在氢气或氩气的气氛保护下进行,或者在真空下进行。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步骤五中所述烧结后还包括采用线切割机对烧结后的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进行修剪,然后采用液压机对修剪后的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进行平整处理。
上述的一种传热用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所述液压机为100吨液压机,平整处理的压力不大于1MP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现。
2、本发明的方法在不破坏金属多孔材料的同时使金属基板与金属纤维多孔材料之间进行较强结合,获得的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热阻小,传热效果好。
3、本发明通过线切割机和液压机对烧结后的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进行修剪和平整,调整到所需的尺寸和厚度,在平整厚度的过程中,使用的压力较小,因此平整对于金属纤维复合多孔表面孔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6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