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轨道减噪减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6405.8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侯超群;杨龙昌;董满生;逄焕平;储诚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轨道 减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噪减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减噪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钢轨通常指用于长途列车及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行使的钢制轨道。轨道交通噪音主要有两个方面:列车机车噪音和列车行驶时车轮与钢轨撞击产生的噪声,后者远比前者对居民影响大。轨道交通噪声给铁路沿线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长期生活在噪声之中,人体的听觉及心理损伤将是显著的。
噪音产生的本质是结构振动的应力波在空气中传播,如果能有效控制结构振动特性,噪音也就得到有效控制。遏制轨道交通带来的噪音,主要有两大类方法,第一类方法是阻断噪音路径,如隔音墙、绿化带等;第二类方法是从噪声源头上减弱噪音,如设计控制振动结构等。
目前,轨道交通减噪的方式主要是设立屏障进行隔音和利用多空材料进行吸噪,属于被动减噪,这种减噪方式造价高昂,但减噪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式轨道减噪减震结构,以期提高减震效果、降低工程造价。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复合式轨道减噪减震结构是以两侧扣件将钢轨固定设置在枕梁上,在所述扣件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板,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钢轨的腹板两侧壁上粘接阻尼减噪带,在所述钢轨与枕梁之间设置缓冲垫层,在所述枕梁下方碎石基础中,或是位于碎石基础与路基之间,设置有浮式缓冲带。
本发明复合式轨道减噪减震结构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枕梁的相应位置上设置预留的凹槽,所述缓冲垫层置于所述预留的凹槽中;压装在钢轨扣件的底部的缓冲垫板压接在所述缓冲垫层的两侧边上,形成由缓冲垫板和缓冲垫层构成的整体缓冲层。
所述浮式缓冲带设置为开口朝上的槽钢形结构。
所述浮式缓冲带是以弹性高分子聚合物为材质。
所述浮式缓冲带是沥青混凝土。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改变噪声根源,即控制轨道系统结构振动,减弱噪音分贝。通过一系列的附加子结构,增加轨道系统结构的阻尼,改变轨道系统结构刚度,从而加快轨道振动的衰减,改变轨道系统的振动频率。通过声源控制达到减噪目的,减噪效果较好。
2、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相比现有减噪措施,如隔音屏障等,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也可与隔音、吸声结构联合使用,相互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钢轨构造横断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钢轨细部构造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钢轨;2枕梁;3扣件;4碎石基层;5路基;6阻尼减噪带;7缓冲垫层;8浮式缓冲带;9缓冲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式轨道减噪减震结构是以两侧扣件3将钢轨1固定设置在枕梁2上,在扣件3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板9;在钢轨1的腹板两侧壁上粘接阻尼减噪带6,位于钢轨1与枕梁2之间设置缓冲垫层7,位于枕梁下方碎石基础4中,或是位于碎石基础4与路基5之间的浮式缓冲带8。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浮式缓冲带8设置为开口朝上的槽钢形结构,在下方和侧面都设有浮式缓冲带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基层的阻尼,以增强建造减震效果,浮式缓冲带8以弹性高分子聚合物为材质,比如浮式缓冲带8采用沥青混凝土。
阻尼减噪带6可以是通过热处理在钢轨两侧腹板上一次加工成型,也可以是在钢轨腹板中设置预埋件,通过预埋件固定阻尼减噪带,阻尼减噪带6用于增加钢轨阻尼,加速轨道振动衰减。阻尼减噪带6是以阻尼材料为材质,比如,选用具有高弹性、高阻尼特性的橡胶、塑料阻尼板等。
缓冲垫层7设置在枕梁2和钢轨1之间,缓冲垫层7的设计尺寸应大于钢轨1的底面尺寸,在枕梁2的相应位置上应设置预留的凹槽,缓冲垫层7置于预留的凹槽中;压装在扣件3的底部的缓冲垫板9压接在缓冲垫层7的两侧边上,形成由缓冲垫板9和缓冲垫层7构成的整体缓冲层,以此改变列车冲击荷载的应力波传递方式,改变轨道系统结构刚度。缓冲垫层7采用弹性材料,比如,如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尼龙和纤维,它们具有弹性模量大、抗张强度高、伸长率大的优点。
施工过程:首先在地面上进行路基5的施工,在路基5施工完成之后进行碎石基层4和浮式缓冲带8的施工,浮式缓冲带8位于碎石基础中,可以紧贴路基5,也可以是处在碎石基础4中;在碎石基层4和枕梁2施工完毕后安装缓冲垫层7。
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大大降低了轨道系统结构刚度,降低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幅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6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泵止推轴承
- 下一篇:用于风力发电叶片的收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