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玻璃基材的UV光固化喷墨墨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6269.2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妹;伍雪芬;何梓锋;梁锡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玻璃 基材 uv 光固化 喷墨 墨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油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基材的UV光固化喷墨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UV固化喷墨结合了UV固化技术与喷墨打印技术的优点,既有UV固化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还拥有喷墨打印技术在使用和操作上的便利,具有广泛多用性的特征。但喷墨墨水并非能轻易地吸附在所用的基材上,特别是玻璃。因为玻璃基材是无孔的无机材料,而UV光固化喷墨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玻璃不易被腐蚀,墨水很难渗入基材内部,因此喷墨墨水不容易在玻璃表面铺展、附着牢固。
国内外在玻璃基材上的印刷(包括喷墨印刷)是先在玻璃上进行预处理(涂上预涂层以提高喷墨对玻璃的附着力),然后印制图案,最后喷涂保护层。这个过程复杂,且大多数使用溶剂型的不环保涂料,有大量的VOC挥发。
目前针对一些普通应用范围的玻璃喷墨的研究较多,如中国专利CN101624492A公开了在常温下将玻璃喷墨打印在玻璃上,具有固化膜对玻璃附着力较好,粘度小的特点。但当UV喷墨固化的玻璃制品接触水,尤其是接触热水后,附着力变差,固化膜易从玻璃上脱落、开裂等。为解决玻璃基材上的UV固化膜耐水性及附着牢度的问题,现有技术介绍了如下三种方法:在喷墨前先涂覆增强附着力的树脂;或在光固化后再进行热固化过程;或对玻璃进行改性。具体如Lecolle F.等人在专利WO2010/115858中报道了一种增强UV喷墨在玻璃基材上的附着力的方法,是在固化层与玻璃基材的之间添加一种附着力层和玻璃层,附着力层内含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而玻璃层则是一些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MATSUSAWA M.等人在专利JP2009078531-A中介绍了在玻璃上添加含苯甲酮、肉桂酸以及氧化钛、氧化锌等氧化物固化层,这种固化层有利于提高UV喷墨的附着力。GRANT A.等人在专利WO 2009/118507中提出将UV喷墨喷印在玻璃基材并光固化后,再进行热固化,热固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400℃)进行焙烤,使喷墨固化更完全,以达到增强附着力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这些方法操作过程复杂,工艺上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应用于玻璃基材的UV光固化喷墨墨水,该墨水在玻璃基材上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高的牢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用于玻璃基材的UV光固化喷墨墨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玻璃基材的UV光固化喷墨墨水,由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组分组成:
颜料 2~15%;
活性稀释剂 60~90%;
活性低聚物 2~10%;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 3~10%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 2~10%;
附着力促进剂 0.2~2%;
助剂 0.5~5%;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由单官能度单体、双官能度单体和多官能度单体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活性稀释剂同时为阳离子型活性稀释剂和自由基活性稀释剂的组合物;
所述活性低聚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与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组合物;
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通式为R(CH2)nSiX3的硅烷偶联剂,其中,R为乙烯基,胺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巯基;X为甲氧基或乙氧基,n为0~3;
所述助剂为分散剂、润湿剂和消泡剂。
所述的活性稀释剂根据分子中含可聚合官能团的数目,可分类为单官能度单体,双官能度单体,多官能度单体。
这里所说的官能度,是指环氧基或碳碳双键这两种官能团的个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官能度单体优选为异辛基丙烯酸酯,环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3,3,5-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四氢糠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或(R)-氧化柠檬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双官能度单体优选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二氧化乙烯环己烯或环己烷-1,2-二羧酸二(环氧乙基甲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6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涤雪尼尔纺织方法和产品
- 下一篇:一种法兰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