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睡刺激清醒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95568.4 | 申请日: | 2011-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6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龙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德英 |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8B6/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 地址: | 04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刺激 清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睡刺激清醒器,用于汽车驾驶员安全行驶。
背景技术
夜间工作者,因疲劳常出现打瞌睡现象,特别是汽车驾驶员,稍有困倦,就可能造成人生事故,为此,国内外已有一些防瞌睡装置,但好多装置只发出警告信息,对使用者无强制作用,且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构造简单,价格低廉,对使用者有强制作用的防睡刺激清醒装置。
机关、事业人员在夜间工作时以及长途驾驶员,或已疲倦但还不得不做事时,很容易分散精力,昏昏欲睡造成工作不力。这时,人体皮肤电阻增大。本发明所设计的防睡刺激清醒器就利用这一机理制成一个人脑刺激器,可使人体在疲倦时通过电脉冲刺醒,更好地工作,特别是使驾驶员在长途行驶中避免出事故。
如附图所示,防睡刺激清醒器主要由人体电阻接入电极A、B,放电脉冲电极C、D和电子控制线路组成,其中人体电阻接入电极A、B与电子控制线路导线连接,放在头箍的脸颊部位;放电脉冲电极C、D与电子控制线路导线连接,放在头箍的前额部位;电子控制线路由集成块U、三极管Q、变压器T、继电器J、电阻器R1、R2、R3、电容器C1、C2、C3连接组成延时电路和脉冲电路。
工作原理是这样实现的,防睡刺激清醒器使用6V电池工作。集成电路U组成可受控振荡器。A、B触点检出人体阻值的变化。C、D触点用于给人体送电刺激脉冲,在人疲倦时,A、B之间阻值增大,集成电路U第4脚变成高电平,集成电路U解除复位进行振荡,通过变压器T升压后,向人体大脑发送电脉冲给予刺激。刺激5分钟以后,振荡电脉冲停止工作。此时人体大脑进入正常清醒状态。
A、B触点在人体工作时电阻值较低,使集成电路U处于复位停振状态。C、D电极之间无电脉冲出现,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变压器T的输出功率和电流极小,使用晶体管收音机输出变压器改装成变压器T。
需要调整1MΩ可变电阻R3,调整办法为在人体清醒状态下而调节1MΩ可变电阻R3至正好使集成电路U不振荡(即C、D间无刺激脉冲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睡刺激清醒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用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
防睡刺激清醒器使用6V电池供电。
人体电阻接入电极A、B连接到三极管Q的基极与地之间,电阻值的变化决定三极管Q是否导通。
三极管Q的发射极连接集成电路U的第4脚,决定集成电路U的工作状态,是振荡还是复位。
集成电路U的第3脚是输出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初级,变压器T次级连接放电脉冲电极C、D。
如图中电路元器件所示:在A、B触点所连接元件是,三极管Q为 9011,可变电阻R3为1MΩ,R1为2K2,C1为0.1μ;集成电路U为555,R2为10K1W, C2为10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德英,未经龙德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55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