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多功能作业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5348.1 | 申请日: | 201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9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肖绪明;刘旭;王江;张亚军;鞠小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00 | 分类号: | B61D15/00;B61C9/0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多功能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四轴液力传动接触网多功能作业车。
背景技术
随着干线机车的提速,高运量、高密度、高准点率、高安全的行车特点对线路的维护效率及质量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原有的作业车反映速度慢,编组维护作业时间长,维护经费高,影响着维护作业效率,更是完全不能适应线路的抢修对时间效率的要求。提高干线维护车辆的质量,是保障高铁运行效率及安全的必要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多功能作业车,用于客运专线接触网及其配套设备的施工与临时抢修;作线路检测、巡视或工务、供电等部门物料、工具、人员的运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车体顶部装有接触网检测装置、拨线机构、作业平台、高空作业吊篮;车体下部装有前走行部、前动力单元、后走行部、后动力单元;所述前走行部包括装于前转向架的前主动齿轮箱、前从动齿轮箱;前主动齿轮箱经传动轴与前从动齿轮箱相连;所述前动力单元包括前液力传动箱、与前液力传动箱相连的前发动机、经传动轴与前发动机相连的油泵齿轮箱;所述前液力传动箱与前主动齿轮箱经传动轴相连;所述后走行部包括装于后转向架的后主动齿轮箱、后从动齿轮箱;后主动齿轮箱经传动轴与后从动齿轮箱相连; 所述后动力单元包括后液力传动箱、与后液力传动箱相连的后发动机;所述后液力传动箱与后主动齿轮箱经传动轴相连。
所述车体内设有前司机室、会议室、工作间、软包厢、卫生间,后司机室。
所述车体下部设有行车辅助系统。
所述车体两端下部轨面正上方装有前液压支腿和后液压支腿。
所述高空作业吊篮通过安装法兰与承力柱固定于车体底部车架上;作业平台与拨线机构固定于车体顶端。
所述工作间内配备有货架、工具架、工作台;车体两侧均开有方便物料、作业工具及工具存取的侧滑门;工作间内设有通往车体顶部的扶梯。
所述前司机室、后司机室内均设有标准化操纵台(采用相互联锁控制)。
所述车体顶部装有前空调、后空调;前空调与后空调外侧均安装有玻璃钢导风罩。
动力系统及行车辅助设备均布置于车架以下,为车内提供良好的乘坐及驾驶环境。车底配备两台高速动力转向架;两套动力系统以动力单元的形式整体安装;提供高速走行及低速作业走行两种走行方式;高速运行时油泵齿轮箱摘开,整车由前后动力单元共同驱动走行;低速作业走行时,前液力变速箱摘开前液力传动箱驱动油泵齿轮箱提供液压能,后动力单元驱动整车低速走行。车架下部配备两组液压支腿用以保护作业状态下的二系高圆簧,防止单侧变形过大而产生倾覆。
车内空间富足,同时配置会议室与工作间适合多层次高效的布置施工计划及施工前期准备,配置有软包间满足不同的乘坐要求。
本发明在空间上,最大程度上扩大作业范围,作业半径覆盖整个轨道截面,可以对铁路用桥梁进行检测、安全排查及修理;可通过高空作业吊篮实现材料的存取及空间上的搬运,能够克服大跨度作业时,现有的轨道车连挂作业所带来的不便。在作业效率上,动力系统提供足够的液压能,保证作业机构能够同时稳定的工作。可同时用旋转平台与高空作业吊篮对多点进行维修,亦可针对某处进行两者配合共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内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1、前空调,1’、后空调,2、接触网检测装置,3、拨线机构,4、作业平台,5、高空作业吊篮,6、前液压支腿,6’、后液压支腿,7、前从动齿轮箱,7’后从动齿轮箱,8、前转向架,8’、后转向架,9、前主动齿轮箱,9’后主动齿轮箱,10、前液力传动箱,10’、后液力传动箱,11、前发动机,11’、后发动机,12、油泵齿轮箱,13、行车辅助系统,14、前司机室,14’、后司机室,15、会议室,16、工作间,17、软包厢,18、卫生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5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密封结构
- 下一篇:井下套管阀复合控制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