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5269.0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斌;帅颂宪;陈尚伟;丁银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26 | 分类号: | C04B24/26;C04B24/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外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特别是一种用于采用机制山砂配制的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属于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外加剂使用的日渐增多,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外加剂与混凝土的适应性在混凝土生产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处理好外加剂与水泥及混凝土的关系,充分发挥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贵州地区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全面应用机制山砂配制混凝土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当地工程建设量巨大,砂、石等原材料供不应求,往往不能满足国家规范的砂、石(尤其是砂)也应用到工程中,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坍损快、凝结时间短、堵泵等难题。经试验调查,当地的机制山砂中除了石粉外,还有部分泥粉,尤其是下雨天气,机制砂中的含泥量更是超出国家规范,这样给采用机制山砂配制泵送混凝土带来了巨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增加缓凝组分、调整外加剂分子结构等方法来解决混凝土坍损快、工作性差等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成本较高、无法及时调整的问题;另外,由于混凝土中泥粉对现有技术中的外加剂的吸附,从而导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适应性大大降低,这个问题采用现有的化学方法也无法得到解决。因此,现有的泵送混凝土用的外加剂、特别是用于机制山砂配制的泵送混凝土用的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好、并能有效防止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坍损的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是采用膨胀珍珠岩和液体减水剂为原料,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膨胀珍珠岩80~120份,液体减水剂230~350份,将各原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经自然晾干后,即可制作得到作为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
上述液体减水剂的浓度为10%~25%。
上述液体减水剂为浓度10%~25%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或浓度为10%~25%的萘系减水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本利用膨胀珍珠岩的多孔、吸水率大(一般来讲膨胀珍珠岩的吸水率在200~400%之间)等特点,通过膨胀珍珠岩吸附一定量低浓度的高效减水剂,制作得到本发明的缓释外加剂。将本发明的缓释外加剂应用于混凝土中时,经实验表明,其吸附在膨胀珍珠岩的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缓慢释放,使混凝土能达到混凝土工作性的保持作用;即本发明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出现拌合物坍损的现象发生,并能有效地延长凝结时间,从而使泵送混凝土的工作性更优,减少堵泵事故的发生。所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具有能有效防止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坍损、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泵送混凝土时不易堵泵的优点,而且本发明还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推广的优点;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不需要添加缓凝剂、也不需要改变原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原材料组分及合成工艺的优点。经试验和实际使用证明,本发明特别适合于作为泵送的机制山砂配制的混凝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膨胀珍珠岩和液体减水剂为原料,制作时,先将膨胀珍珠岩粉碎为细粉,各原料按重量份分别取:膨胀珍珠岩80~120份,液体减水剂230~350份,其液体减水剂采用浓度为10%~25%的液体减水剂,最好采用市场上出售的浓度为10%~25%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或浓度为10%~25%的萘系减水剂;将两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通过自然晾干的方式将其晾干后,即可制作得到本发明的泵送混凝土用的缓释外加剂。
使用本发明时,直接将本发明的缓释外加剂加入进常规的泵送混凝土或机制山砂配制的泵送混凝土中搅拌均匀即可;其加入量按重量份计算,一般以混凝土中的水泥的质量来确定,即一万份水泥中配5~50份的本发明的缓释外加剂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5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数字电容液位传感器
- 下一篇:流量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