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5182.3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仁治;曾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冠硕新能源有限公司;冠硕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长方体的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电池的形状通常涉及到电池芯结构的制程与设计。例如圆筒型电池,其电池芯结构通常为卷绕体;而方型电池,其电池芯结构通常为叠片体。以叠片体而言,正/负极系由正/负极材料涂布于极片后,加上极耳以便将电导出,最后再以隔离膜隔开正负极,以避免短路。如正极与负极的极耳皆为同一方向,则电池的电池芯盖必须做相应的设计,将输出端子制作于电池芯盖上。
所述叠片体方式的电池,通常将采用软包或硬壳的方式进行包装。所述软包可以实现电池的变形,但是无法同时容纳较多的极片,容量较低。硬壳的方式通常采用隔离膜制袋的方式,但是隔离膜制成袋状,累积后会占用较多的电池内的空间,无法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另外,硬壳的叠片体电池通常采用在极片上设置极耳,并将极耳焊接,但是负极极耳较难焊接,制造困难,且焊接后的极耳通常竖直设置容易造成空间的占用,不利于电池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增加。
所以,针对此类电池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具有改进的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可以方便连接,且结构可靠,并可节省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括设有开口的电池壳、收容在电池壳内的电池芯、遮罩於电池壳的电池芯盖,所述电池芯设有若干正负极板,所述正负极板的一侧设置有极耳,且所述正负极板的极耳按照正、负极分别焊接在一起,其中所述正负极板的极耳为横置的U型,所述电池芯盖包括电池芯盖板、设置于电池芯盖板下的电池芯盖极耳,所述电池芯盖极耳大致呈横置的U型,所述电池芯盖极耳上侧的横板与正负极板的极耳的下侧横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盖极耳及正负极板的极耳的开口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盖板上方设置有台阶螺丝,所述台阶螺丝及电池芯盖极耳的上侧的横板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电池芯盖板及台阶螺丝之间设置有绝缘垫,所述电池芯盖板及电池芯盖极耳之间设置有绝缘垫。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盖极耳与正负极板的极耳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正负极板交替层叠设置,且正负极板之间设置有绝缘的隔离膜。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盖极耳还穿设有一个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设置有孔洞,电池芯盖极耳的U型底部穿设有绝缘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横置的、开口方向相同的、堆叠设置成M型的极耳将电池的电流导出,且两种极耳都是横置,有利于空间的节省,方便电池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池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池部分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100为可循环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池100包括一个电池壳3、设置在电池壳3内的电池芯1、设置在电池壳3开口的电池盖。
所述电池壳3通常由金属通过冲压拉伸制成,大致呈长方体型,一面设置开口,并形成一个收容电池芯1的空间。
所述电池芯1包括若干个矩形平板状的、间隔设置的正、负极板11、设置在每个正、负极板11之间的隔离膜(未图示)。所述正负极板11分别形成极耳12,所述极耳12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焊接在一起,通常焊接的方式为超声波焊接。正负极板极耳12从极板上水平延伸而出,再以弧形弯折后水平延伸,即极耳12的形状大致呈横置的U型,包括上侧横板121及下侧横板122。
电池芯盖2设置有电池芯盖板23,电池芯盖板23上下分别设置有台阶螺丝26及电池芯盖极耳22,至少一个铆钉25穿过所述台阶螺丝26、电池芯盖板23、电池芯盖极耳22,并将上述三个组件相互固定,台阶螺丝26及电池芯盖板23之间设置有绝缘垫24,电池芯盖极耳22与电池芯盖板23之间也设置有密封绝缘垫24。所述电池芯盖极耳22大致呈横置的U型,所述铆钉25固定于电池芯盖极耳22的上侧的横板221。所述电池芯盖极耳22的下侧横板222与正负极板的极耳12上侧的横板121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电池芯盖极耳22的U型底部还穿设有一个绝缘片21,所述绝缘片21上设置两个孔洞(未图示),电池芯盖2的两个极耳22分别穿过上述孔洞,且其上侧横板与铆钉25相连,下侧横板与正负极板的极耳12相连。所述U型电池芯盖极耳22的开口方向与正负极板的极耳12的开口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冠硕新能源有限公司;冠硕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冠硕新能源有限公司;冠硕新能源(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5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