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储油室排水式密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4929.3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秦明亮;吕燕熙;杨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郑乘澄 |
地址: | 3016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油 排水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托辊上的双储油室排水式密封。
背景技术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上的重要部件,主要起到支撑、传送输送带的作用。多年来,各使用带式输送机的企业,一直被托辊不能有效地长时间使用这一问题所困扰。频繁无序地更换托辊已成为各使用单位必须考虑的日常重点工作。发生这种情况必然会使企业增加设备维修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而提升整个生产运营成本,另外资源浪费这个原则性问题也始终无法解决。众所周知,托辊的使用寿命取决于轴承;而轴承能否长期、高效使用,又取决于密封结构与润滑系统的结合是否合理。一直以来,国内外托辊密封的结构形式均采用迷宫式结构。例如,2005年11月16日公开的CN1696548A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就公开了这样一种迷宫式托辊密封装置,包括托辊外密封盖、外密封圈,托辊外密封盖的密封沿与外密封圈嵌入配合,在托辊外密封盖的密封沿上设有改向密封装置。该迷宫式托辊密封装置利用改变物体流动方向的方法,阻止了淋水、粉尘、煤泥等在万有引力原理作用下,产生轴向流动而进入托辊密封结构中的趋势,保证并延长了托辊中轴承(也就是托辊)的正常使用寿命。该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将水排出结构之外的结构特征而防水效果较差,仍然存在粉尘与水不时侵入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将进入密封的水排出结构之外、密封效果好的双储油室排水式密封。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双储油室排水式密封包括配合使用的内密封和外密封,所述内密封上设有内密封轴孔,该轴孔外侧依次设有内密封环和内密封外沿,所述外密封上设有外密封轴套,其内部设有外密封轴孔,在该轴套外侧依次设有第一外密封环、第二外密封环和外密封外沿,安装后所述外密封轴套嵌入所述内密封轴孔中,所述内密封嵌入轴承座中,所述内密封外沿、外密封外沿和所述轴承座之间形成排水腔。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外密封外沿的端头距离所述轴承座的距离为1mm至2mm。
所述内密封环落入第一外密封环和第二外密封环之间,并形成狭长而曲折的密封通道,该密封通道的入口位于内密封外沿和外密封外沿之间。
所述密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外密封外沿与所述内密封外沿之间中线的内侧1mm至外侧2mm之间。
所述密封通道内填充有润滑油脂。
所述内密封和外密封轴套之间形成第一储油室,所述外密封轴套、第一外密封环与内密封之间形成第二储油室。
所述第一储油室和第二储油室内填充有润滑油脂。
所述内密封与所述轴承座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所述内密封和外密封通过设在所述外密封轴套内的安装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本发明密封效果好。通过在内密封和外密封之间设置排水腔,可以有效地将进入密封装置内的水从下方排出,同时利用托辊自身的转动将水分进一步离心至外部,防水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轴承座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外密封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内密封的剖视图。
图中:1、轴承座; 2、排水腔; 3、第一储油室; 4、内密封; 4-1、内密封轴孔; 4-2、内密封外沿; 4-3、内密封环; 5、第二储油室; 6、外密封; 6-1、外密封轴孔; 6-2、外密封外沿; 6-3、第一外密封环; 6-4、第二外密封环; 6-5、外密封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