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4492.3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尚英;郑爱华;任清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箱板桁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
背景技术
箱形截面梁体以其良好的受力优势,比如其截面抗扭刚度大,顶底板可有效抵抗正负弯矩,可使承重结构与传力结构结合起来共同受力,截面使用率高,经济实用,施工方法成熟且适应性强等,在各种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受有跨中巨大集中力的梁体结构中,传统的混凝土箱形截面梁将会面临以下问题:为抵抗跨中增加的弯矩,需要整体加大梁体截面高度,但这样将使得梁体截面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会使梁体的外观更加庞大,同时还要增加预应力钢束的布置,而这些材料很多程度上都用于抵抗梁体本身自重,会带来工程的严重不经济。
而传统的桁架梁体形式则会面临以下问题:桁架结构杆件主要承受轴力,横向抗扭刚度较弱,而由于受拉杆件的存在,通常都是采用钢材,而钢桁架的受压杆件则易发生压曲。因此,遇到比较大的集中力时,其受压杆件通常控制桥梁设计,且尺寸很大,导致用钢量剧增。同时其繁琐的外观也制约了桁架结构形式的应用。
因此,现有技术已难以克服梁体跨中巨大集中力传递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能传递巨大集中力,将其分散均匀的传递到承重构件中,同时又不过度增加工程造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包括与承重体固结为一体的箱形横梁,箱形横梁包括顶板、底板、两端横隔板和两边腹板,其特征是:所述箱形横梁内部空间设置有中腹板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横隔板,顶板、底板、倾斜横隔板和中腹板构成空间桁架,其中,中腹板与顶板、底板和两端横隔板固结,倾斜横隔板与顶板、底板、中腹板和两边腹板固结;所述底板内配置预应力钢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且施工可行,可有效解决巨大集中力的分散传递问题,通过对混凝土箱室内置斜腹横隔板,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材料的受力优势,提供集中力与承重构件之间的巨大横向刚度,确保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在满足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同时也保证了结构的耐久可靠以及外观;由于整个传力构件均为混凝土结构,其内部空间桁架的灵活处理,可避免为抵抗巨大集中力产生的弯矩而增加梁高,可大量节省工程材料,进而节省造价;可大大提高截面使用效率,同时施工便捷可行。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中预应力钢束的布设方式立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中预应力钢束的布设方式平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编号:承重体10、端封板11、顶板21、底板22、端横隔板23a、端横隔板23b、边腹板24a、边腹板24b、中腹板25、主倾斜横隔板26a、主倾斜横隔板26b、次倾斜横隔板26c、次倾斜横隔板26d、第一组预应力钢束30、第二组预应力钢束30a、第二组预应力钢束30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3,混凝土结构箱板桁组合梁,包括与承重体10固结为一体的箱形横梁,箱形横梁包括顶板21、底板22、两端横隔板23a、23b和两边腹板24a、24b。所述箱形横梁内部空间设置有中腹板25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横隔板,倾斜横隔板和中腹板25、顶板21、底板22构成桁架,其中,中腹板25与顶板21、底板22和两端横隔板23a、23b固结,倾斜横隔板与顶板21、底板22、中腹板25和两边腹板24a、24b固结,所述底板内22配置预应力钢束。
参照图1,所述倾斜横隔板包括一对主倾斜横隔板26a、26b,该对主倾斜横隔板26a、26b上端与顶板21固结部位为传递巨大集中力的受力点,其下部向外倾斜。所述倾斜横隔板还包括一对分别位于主倾斜横隔板26a、26b侧外的次倾斜横隔板26c、26d,该对次倾斜横隔板26c、26d相对于主倾斜横隔板26a、26b反向倾斜。
参照图2和图3,所述预应力钢束包括配置在中腹板25下方的第一组预应力钢束30,该第一组预应力钢束30的两端分别与两端横隔板23a、23b锚固。所述预应力钢束包括配置在两边腹板24a、24b下方对应底板22处)的第二组预应力钢30a、第二组预应力钢束30b,该第二组预应力钢束30a、第二组预应力钢束30b的两端分别与承重体10上部的横梁两侧端封板11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