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视觉特性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4257.6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芳;刘静;武翠芳;宋允东;梁亮;张兆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H04N7/50;H04N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视觉 特性 视点 视频 编码 系统 | ||
1.一种利用视觉特性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计算模块(1)、多视点视频编码模块(2),
上述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计算模块(1)进一步包括:
空间对比灵敏度函数子模块(11),用于计算出空间对比灵敏度函数阈值;
背景亮度掩盖效应子模块(12),用于计算出背景亮度掩盖效应调制因子;
纹理掩盖效应子模块(13),用于计算出每个块的纹理掩盖效应调制因子;
时间对比灵敏度函数子模块(14),用于计算出时间对比灵敏度函数调制因子;
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子模块(15),用于计算上述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将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计算模块(1)中空间对比灵敏度函数阈值、背景亮度掩盖效应调制因子、纹理掩盖效应调制因子、时间对比灵敏度函数调制因子相乘,该乘积作为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
上述多视点视频编码模块(2),用于通过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对多视点视频图像进行视觉优化编码, 该模块进一步包括:
预测编码子模块(21),用于对多视点视频视点内和视点间的视频序列进行视点内/视点间预测编码;
DCT编码子模块(22),用于对经过预测编码部分的信号进行DCT编码;
DCT域滤波子模块(23),用于利用DCT域的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对通过DCT编码部分的信号进行滤波,将小于等于最小可察觉失真阈值的DCT系数置为零;
量化和熵编码子模块(24),用于对通过DCT域滤波部分的信号进行预定的量化和熵编码;
重建视频序列子模块(25),用于对通过量化部分的信号进行反量化和反DCT编码以重建视频序列;
率失真优化子模块(26),用于比较各种编码模式下的代价函数,选择最优的编码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2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载卫星天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液压注浆泵拨杆式换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