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效磷肥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4107.5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盛泰;赵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丰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效 磷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磷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增效磷肥的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磷对人、动物、植物都是必需营养元素,它在农业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氮,在缺磷的土壤上,磷素常常成为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必须施用磷肥进行调节。但是,磷肥是所有化学肥料中利用率最低的,当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10%~25%。其主要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同时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又很小,如果磷肥施到土壤里面,一个磷肥颗粒,往周围扩散的范围,超不过两个厘米,植物根系只有在磷很近的地方才能将其吸收,而根与土壤接触的体积一般仅占耕层体积的4%-10%。另外,磷还极易与土壤中的钙、镁、铁、锌等元素构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而沉淀下来,使植物不能吸收利用。因此,尽量减少磷的固定,防止磷的退化,增加磷与根系的接触面积,提高磷肥利用率,充分发挥单位磷肥最大效益是磷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效磷肥的生产制备方法。它主要采用生物-化学结合法从海藻中提取海藻酸,以海藻为原料,经过特殊生化工艺处理制备而成。
提取出的海藻酸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机物,具有陆生植物无法比拟的K、Ca、Mg、I等40余种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特别含有海藻中所特有的海藻多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多酚化合物及抗生素类物质等。这些物质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刺激植物体内非特异活性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促进植物形成较大的根系,以增进根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利用;增大茎部的筛管细胞,加速光合产物从叶片运送到其他部位;增强植物抗逆、抗病虫、抗倒伏的能力。另外,海藻酸提取物中含有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将产生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与Fe、Al、Ca形成络合物,防止了Fe、Al、Ca对磷的固定,同时这些有机酸还可络合原土壤中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中的Fe、Al、Ca,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和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海藻酸作为磷肥增效剂,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其分解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可与磷肥充分结合,起到控/缓释作用,减少磷肥的淋失和固定,极大地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增强作物抗寒、抗旱、防病虫害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效磷肥,其特征在于:包括增效剂海藻酸和磷肥,所述海藻酸的含量为0.3~20%,磷肥含量以P2O5分子量计算为40%-70%。
所述磷肥原料包括磷酸、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海藻酸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称取干海藻,加入海藻干重10-30倍的0.5%-1.0%的甲醛溶液,浸泡3-6 h。浸泡结束后过滤,水洗至洗涤液为无色,将海藻沥干,进入滚筒烘干机烘干、粉碎;
(2)加入步骤(1)中干海藻重量10-30倍的柠檬酸缓冲液(pH5.0-8.0),纤维素酶80-150U/g,搅拌混匀,40℃-60℃保温酶解3-12 h,升温到90℃使酶失活,过滤;
(3)加入步骤(1)中干海藻重量10-30倍的2%-5%的Na2CO3溶液,消化2-5 h;
(4)加水稀释消化液至方便过滤为宜,过滤并洗涤。再向滤液中缓慢加入6%-10%盐酸溶液,调节pH7.0-8.0,过滤除去杂质并浓缩,即得海藻酸溶液(海藻酸含量为300g/L)。
所述的增效磷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无机养分中的各原料组份;
(2)加入海藻酸溶液,进行混合溶解;
(3) 高塔造粒、滚筒造粒或挤压造粒;
(4)即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按1吨成品计量)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丰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丰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