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底直刀割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882.9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潘一山;宋义敏;唐治;李忠华;李国臻;阎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43/25 |
代理公司: | 阜新市和达专利事务所 21206 | 代理人: | 邢志宏;赵景浦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底直 刀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水井、煤矿用切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孔底直刀割缝装置。
背景技术
一方面,我国煤矿是瓦斯突出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瓦斯抽采是目前最常用有效的治理瓦斯的方法,可以消除矿井瓦斯灾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瓦斯作为优质能源加以利用等。但我国绝大多数矿区都存在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抽放困难等问题,所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成为当前煤矿瓦斯利用及治理及利用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原油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提高原油渗透率也成为油水井增产的重要课题。
水压致裂技术是通过高压驱动水流挤 入煤中原有的和压裂后出现的裂缝内,扩宽并伸展这些裂缝,进而在煤岩中产生更多的次生裂缝与裂隙,增加煤层的透气性,也是油水井增产的主要措施,然而,目前国内外实施煤层水压致增透均为钻孔后直接压裂,压裂困难且压裂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在水压致裂前提供压裂弱面的孔底直刀割缝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孔底直刀割缝装置包括钻头、钻杆、上主体、下主体,其特点是上主体螺纹连接钻头,下主体螺纹连接钻杆,在上主体和下主体之间设有空隙,空隙内设有油箱,在上、下主体的中心设有内孔作为进水管,在油箱内的进水管左右对称装两活塞,进水管上端头设有活塞封堵,在活塞外围的上、下主体空隙处装有锥形刀具,上、下主体对称插接形式并用沉头螺钉紧固一起,在下主体内进水管并列处设有进油管和放油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孔底直刀割缝装置是在钻孔完成后,可以在孔底再打一个直径稍大的圆孔,让水流挤入煤中原有的和压裂后出现的裂缝内扩宽并伸展这些裂缝,使其在煤岩中产生更多的次生裂缝与裂隙,增加煤层的透气性,同时也适用于油水井。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是孔底直刀割缝装置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钻头;2-上主体;2-1-油箱;3-活塞封堵;4-刀具;5-活塞;6-进水管;7-下主体;8-钻杆;9-进油管;10-放油管;11-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附图1、2,孔底直刀割缝装置是在钻杆8上螺纹固定连接下主体7,在下主体7上的圆周面上对称插接形式用沉头螺钉11固定一个上主体2,在下主体7和上主体2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油箱2-1,在油箱2-1内装有活塞5,在活塞5外装锥形刀具4,刀具4在油箱2-1中沿活塞5放置,在上、下主体2、7和钻杆8的中心处设有进水管6,在下主体7中的进水管6的并列处设有进油管9和放油管10,在活塞5中心处的进水管6的上端头装活塞封堵3,在上主体7上方螺纹固定连接钻头1。
孔底直刀割缝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当钻头1在矿井中对煤岩进行钻孔时,在钻到要求深度后停止钻杆8推进,用手动压力泵将油通过进油管9压入上、下主体2、7之间的油箱2-1中,由油箱2-1中的油推动活塞5向外运动,使刀具4推出,在钻机旋转作用在钻孔底部割出一圆裂缝,为水压致裂提供一个弱面,割缝完毕后,油从放油管10放出,在油箱2-1的吸力作用下,刀具4退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