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低输出漏电流的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773.7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劲松;陈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索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7/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输出 漏电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具体说是一种高效低输出漏电流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尤其是光伏并网逆变器,是要高效地实现从直流到交流的能量转换,同时也要求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漏电流应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为了实现高的逆变效率,开始时,人们在传统的H桥逆变电路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极性调制,从而降低了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损耗,但是其缺点是输出漏电流较大,对人员和逆变系统的安全不利。
之后,又有人提出H6、H5等逆变电路结构,解决了输出漏电流大的问题,但是增加的开关器件也带来了相应的损耗,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输出漏电流的逆变器,既有低的输出漏电流,又能进一步地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低输出漏电流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六个晶体管,两个二极管,两个滤波电感,其中:
第一、第三晶体管S1、S3的集电极与直流源的正极相连,
第二、第四晶体管S2、S4的发射极与直流源的负极相连,
第三晶体管S3的发射极与第四晶体管S4的集电极相连,
第五晶体管S5的集电极与第一晶体管S1的发射极相连,第五晶体管S5的发射极与第二晶体管S2的集电极相连,
第六晶体管S6的集电极与第五晶体管S5的发射极相连,第六晶体管S6的发射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三晶体管S3的发射极相连,
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五晶体管S5的集电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四晶体管S4的集电极相连,
第一滤波电感L1的一端与第四晶体管S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网的火线L相连,
第二滤波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晶体管S2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网的中线N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晶体管为三极管,或为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IGBT,或为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逆变的半个工频周期内,第一晶体管S1和第四晶体管S4由高频调制信号触发控制,同时导通和关断,第五晶体管S5则由工频调制信号触发控制,在此半个工频周期内一直导通;
当第一晶体管S1、第四晶体管S4和第五晶体管S5同时导通时,直流侧输出电流至交流侧,
当第一晶体管S1和第四晶体管S4同时关断时,第五晶体管S5、第二滤波电感L2、交流侧电网、第一滤波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构成续流回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逆变的另外半个工频周期内,第二晶体管S2和第三晶体管S3由高频调制信号触发控制,同时导通和关断,第六晶体管S6则由工频调制信号触发控制,在此半个工频周期内一直导通;
当第二晶体管S2、第三晶体管S3和第六晶体管S6同时导通时,直流侧输出电流至交流侧,
当第二晶体管S2和第三晶体管S3同时关断时,第六晶体管S6、第二二极管D2、第一滤波电感L1、交流侧电网和第二滤波电感L2构成续流回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直流源的正极和负极间设有直流储能滤波电容C。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低输出漏电流的逆变器,与现有的逆变器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减少了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损耗;
(2)逆变器输出的共模电压之和保持恒定,从而保证逆变器的输出漏电流很低;
(3)进一步地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 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2 是本发明的在逆变的半个工频周期内的输出电流回路;
图3 是本发明的在逆变的半个工频周期内的续流回路;
图4 是本发明的在逆变的另外半个工频周期内的输出电流回路;
图5 是本发明的在逆变的另外半个工频周期内的续流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低输出漏电流的逆变器,主要元器件包括:六个晶体管S1、S2、S3、S4、S5、S6,两个二极管D1、D2、两个滤波电感L1、L2,其中:
第一、第三晶体管S1、S3的集电极与直流源的正极相连,
第二、第四晶体管S2、S4的发射极与直流源的负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索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索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帘机驱动减速机
- 下一篇:一种组合烟花组装成型设备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