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集成化轮毂轴承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3693.1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4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峰;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7 | 分类号: | F16C35/07;F16C33/58;B60B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集成化 轮毂 轴承 单元 | ||
技术领域
传统汽车的轮内电机驱动系统采用的的是等速驱动轴传递动力给轮毂单元,使得轮毂轴承单元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精度不高等缺点。当然现在有很多轮毂轴承单元也已经进行了改进,但是采用两套轴承承载传递系统,内圈、外圈、滚动体等部件组合在一起后无论是部件的加工精度、游隙标准,还是旋转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不公给制作带来了难度,同时对轴承内部游隙的准确控制直接关系到轮毂单元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和振动产生的噪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在对内圈进行改进设计。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公开号:CN101588938A)公开了一种毂单元,该毂单元包括适于驱动车轮的电机,该毂单元包括:在电机和轮毂之间串联联接的至少两个行星齿轮,以及用于分别连接所述行星齿轮之一和将该行星齿轮之一从驱动地连接到电机的状态变为脱离连接的换档装置。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 2005年6月22日,公告号:CN2705653Y)公开了一种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它是将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上的等速万向节、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以及与高档轿车轮毂的连接件集成为一个整体,其中,等速万向节的外圆即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精度不高,轮毂单元体积大,驱动力传递不稳定等现象。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毂单元,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集成化轮毂轴承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轮毂轴承单元精度不高、体积大、驱动力传递不稳定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集成化轮毂轴承单元。
本发明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集成化轮毂轴承单元,包括带轴颈的法兰盘、与法兰盘固定连接的外圈、轴承座、内侧双列轴承和外侧双列轴承,所述法兰盘的轴颈外侧设置有沟道,所述外圈的内侧设置有双列沟道,所述的轴承座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沟道,轴承座设置在外圈和法兰盘之间,轴承座的轴颈端与法兰盘的轴颈端相对设置,与外圈的轴颈端也相对设置,所述的内侧双列轴承设置在法兰盘和轴承座之间,所述的外侧双列轴承设置在外圈和轴承座之间;所述的法兰盘和外圈连接处设置有膜片弹簧。本发明将轮毂轴承单元进行集成化设置,将用于支撑电机的轴承与支撑轮毂轴承单元的轴承的轴承座设置为一体,在轴承座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沟道结构,将支撑电机的双列轴承设置在轴承座的外侧和外圈的内侧,通过外圈为电机工作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将电机输出的扭矩传递至轮毂轴承单元并直接驱动轮胎,本发明中由于轮内电机布置在轮辋内部,采用传统的等速驱动轴无法绕过悬挂零件将动力传递到轮毂轴承单元,所以采用外圈支撑方式将动力从悬挂零件外侧传递给轮毂轴承单元,同时由于电机本身也需要轴承来支撑并降低摩擦力矩,该外圈还能够对电机旋转提供稳定的支撑。由于电机动力的输出需要在电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气隙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本发明为了保证电机有一个稳定的动力输出,法兰盘和外圈之间设置有膜片弹簧,通过膜片弹簧来传递动力,并通过其变形来避免因为轮毂轴承单元在使用过程中的偏斜导致电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气隙出现变化,防止外圈出现倾斜,从而保证电机的稳定工作。本发明一体化集成设计的轴承座,加工精度高,对于轮毂轴承单元的整体装配精度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轴承单元的重量以达到轻量化和环保的效果,膜片弹簧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电机输出动力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承座为分体式结构,由轴承座本体和外半圈构成,所述的轴承座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两列沟道,所述两列沟道的沟道圆弧方向相反,分别朝向轴承座本体的轴颈端和连接端,所述轴承座本体的外侧轴颈与连接端过渡连接处设置有一列轴承沟道,轴承沟道方向朝向轴颈端,所述的外半圈的外端设置有一列外半圈沟道,所述的外半圈沟道与轴承沟道相对设置。采用该结构加工制作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够保证加工精度,能够有效地防止轴向窜动。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座本体的轴颈端设置有卷边,所述的卷边边内侧面与轴承座轴颈端轴肩构成轴承座凹槽,所述的外半圈设置在轴承座凹槽内,外半圈与轴承座凹槽底面过盈配合。该结构有利于轴承的装配和外半圈与轴承座的固定连接,防止轴向窜动,保证动力的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的法兰盘为分体式结构,由法兰盘本体和内半圈构成,所述法兰盘本体的轴颈端设置有折弯边,所述的折弯边的翻边内侧面与法兰盘本体的轴肩构成法兰凹槽,所述的内半圈设置在法兰凹槽内,内半圈与法兰凹槽底面过盈配合。该结构有利于轴承的装配和内半圈与法兰盘的固定连接,防止轴向窜动,保证动力的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维生素D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 下一篇:一种硫脲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