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矫直机多连杆摆动散料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630.6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仕杰;赵西韩;马强;刘磊;周文浩;陈灿;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矫直机 连杆 摆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棒材矫直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矫直机多连杆摆动散料系统。
背景技术
散料机构用在棒材矫直机的前台部分,主要是将放置在台架上成捆的弯曲棒材散开,并均匀的布置在挡料机构之前的台架上,便于棒材被拨入前台辊道。以往的矫直机散料大多都是靠人手工将成捆的棒材逐一拨下,遇到弯曲度较大的棒材时,需要使用撬棍撬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矫直机多连杆摆动散料系统,将放置在台架上的成捆弯曲棒材散开,能够实现自动散料,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棒材矫直机多连杆摆动散料系统,包括第一杆G1、第二杆G2、第三杆G3、第四杆G4、油缸杆G5和油缸G6,第一杆G1的一端通过第五节点5固定在基础上,第一杆G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节点1和第二杆G2的一端连接,第二杆G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节点2和第三杆G3的一端连接,第三杆G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节点3和第四杆G4的一端连接,第四杆G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节点4和油缸杆G5的一端连接,同时第四杆G4中间的第七节点A同基础固定铰接,油缸杆G5在油缸G6内滑动,油缸G6同基础固定铰接在第六节点6,第一节点1、第二节点2、第三节点3、第四节点4为活动铰接点,第七节点A和第六节点6为固定铰接点,同时第七节点A位于第四杆G4上,第四杆G4能够围绕第七节点A做旋转。
所述的第二杆G2水平配置,低于放置弯曲棒材的台架。
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散料,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摆动散料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摆动散料运动轨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棒材矫直机多连杆摆动散料系统,包括第一杆G1、第二杆G2、第三杆G3、第四杆G4、油缸杆G5和油缸G6,第一杆G1的一端通过第五节点5固定在基础上,第一杆G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节点1和第二杆G2的一端连接,第二杆G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节点2和第三杆G3的一端连接,第三杆G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节点3和第四杆G4的一端连接,第四杆G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节点4和油缸杆G5的一端连接,同时第四杆G4中间的第七节点A同基础固定铰接,油缸杆G5在油缸G6内滑动,油缸G6同基础固定铰接在第六节点6,第一节点1、第二节点2、第三节点3、第四节点4为活动铰接点,第七节点A和第六节点6为固定铰接点,同时第七节点A位于第四杆G4上,第四杆G4能够围绕第七节点A做旋转。
所述的第二杆G2水平配置,低于放置弯曲棒材D的台架C。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油缸杆G5的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杆G2的摆动倾斜,棒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该斜面向下滚动或滑动,通过两级或多级该机构将成捆来料完全散开,使棒材逐一排列在台架上,方便拨料机构实现单只拨料,在倾斜同样角度时,大大减小了油缸行程,结构更加紧凑,运动更加可靠。从而将放在台架上成捆棒材自动散开,无需人工手动散料,从而保证棒材的单只喂料,为实现棒材矫直机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具体情况是:
如图1所示,散料机构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杆G2水平放置且低于台架,成捆的弯曲棒材D被放置在台架C上,防止成捆来料落下对散料机构的冲击,当需要散料时,油缸杆G5向前运动,如图2所示,由于第七节点A为固定铰接点,且第七节点A位于第四杆G4上,所以在油缸杆G5的带动下,第四杆G4围绕第七节点A顺时针旋转,第三节点3向上运动,带动第二节点2围绕第一节点1做逆时针旋转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杆G2的向上摆动倾斜。如图3所示,当油缸杆G5向前运动距离L时,第四节点4运动到节点4’,第三节点3运动到节点3’,第二节点2运动到节点2’,第四杆G4转动β角度,从而使得第二杆G2倾斜α角度,弯曲棒材D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该斜面向下滚动或滑动。
相反,当油缸杆G5向后运动,第四杆G4围绕第七节点A逆时针旋转,第三节点3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节点2围绕第一节点1做顺时针旋转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杆G2的向下摆动倾斜,散料机构又回到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当有弯曲度过大的弯曲棒材D无法顺利向下滚动或滑动时,可以通过油缸杆G5的短时前后运动,使得第二杆G2上下摆动,从而将放在台架C上成捆弯曲棒材D自动散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包装热收缩膜印刷方法及根据其制备的热收缩膜
- 下一篇:纺织机的油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