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241.3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何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灯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低温、低耗电量的特性,故广为应用于照明灯具,或者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等。
传统LED灯条的一种形成方式是在基板上进行锡膏印刷、贴装发光二极管、回焊固定。然,这种方式会使发光二极管承受因加热而损坏的风险。此外,若应用在大型液晶显示器或大型照明装置时,所需灯条长度会较长,有时甚至长度超过刷锡机的极限,进而导致制程上的不便。
另一种LED灯条的形成方式如台湾专利第I311181号所揭示。在每一控制电路板中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其上,且每一控制电路板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A端子座及一B端子座,其中A端子座及B端子座焊设于其侧面,藉由A端子座及B端子座的连结,多个控制电路板得以连结。然而,上述制成相当耗费时间,成本亦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不需利用回焊机制以定位封装发光二极管的灯条结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因应末端产品需求而加以改变配置的灯条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灯条结构,包括:一承载板、一发光组件、一第一固定结构与一第二固定结构。承载板之上设有两彼此互相隔离的第一、第二导电组件。发光组件位于承载板上,且发光组件具有一第一、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第二导电组件电性连接。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位于承载板上,且分别位于发光组件的两侧以抵压发光组件。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固定结构至少其中之一是可相对于承载板开启及闭合。当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为开启状态时,发光组件未受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抵压,当第一及/第二固定结构为闭合状态时,发光组件受第一及/第二固定结构抵压住。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是一阶梯结构。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位于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一抵压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上用以压住发光组件的一侧;第二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二连接部位于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二抵压部位于第二连接部上用以压住发光组件的另一侧,其中第一抵压部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而第二抵压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为加强第一、第二固定结构与承载板之间的连结关系,第一连接部包括一第一磁性组件,承载板包括一第二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组件相吸,藉此第一固定结构被吸附于承载板上;第二连接部包括一第三磁性组件,承载板包括一第四磁性组件与第三磁性组件相吸,藉此第二固定结构被吸附于承载板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抵压部的内侧包括一突出的横杆,第二抵压部的内侧包括一突出的卡固块、一凹槽以及一弹性组件位于凹槽内,其中卡固块具有一斜面,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凹槽而另一端连接卡固块。当第一、第二固定结构闭合在承载板上,第一抵压部的横杆沿斜面顺势将第二抵压部的卡固块推入凹槽内,之后横杆端面抵接第二抵压部,卡固块因弹性组件的自身恢复力弹出于凹槽外,使得横杆受卡固块固定住。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下方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承载板上设有一第二定位部对应第一定位部,且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以使发光组件固定于承载板上。当第一定位部为一插件时,第二定位部可为一孔洞。相反地,当第一定位部为一孔洞,第二定位部可为一插件。
藉由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固定结构,发光组件不需利用回焊机制即可设置于承载板上。如此,即可避免回焊时高温对于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显示图1的A-A截线的剖面图;
图4显示图1的灯条结构的第一、第二固定结构开启后的剖面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剖面图;以及
图6A-6C分别显示图5的第一固定结构位于不同位置时与第二固定结构的相对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100’:灯条结构
110:承载板
110a:顶面
110b:底面
110c、110d:侧面
111:第一导电组件
113:第二导电组件
115:定位部
117、119:磁性组件
120:发光组件
120a:顶面
120b:底面
121: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除霜器
- 下一篇:一种仿生学的防滑轮胎花纹沟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