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拉酸溶单丝制造丝径为3~12μm光纤传像束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165.6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于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6 | 分类号: | G02B6/06;C03B37/022;C03B37/028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拉酸溶 单丝 制造 12 光纤 传像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拉酸溶单丝制造丝径为3~12μm光纤传像束的方法,属于光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光纤传像束规格多样,应用于信息传输、医疗诊断和工业探测等领域。现有技术制造玻璃光纤传像束的过程如下,由拉丝机配合三坩埚法或者棒管管法拉制酸溶光纤,由排丝机排丝,自胶合部位切断,切断处成为光纤传像束的两个端面,硬质光纤传像束脱离排丝轮后对其两端做固定处理,然后酸溶去除酸溶层,获得两端固结、其余部分松软的光纤传像束。然而,所制造的光纤传像束单丝较粗,直径达8~10μm,分辨率较低,如50lp/mm。另外,光纤传像束较细,直径在Φ3mm以下,这时因为如果截面过大,硬质光纤传像束在酸溶过程中由于靠近光纤传像束轴线的部分酸溶不彻底而留有硬核,之后会出现严重断丝现象,致使光纤传像束报废。较细的光纤传像束不易耦合,传输的图像亮度低,视场小。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光纤传像束的分辨率、柔韧性以及获得较粗的光纤传像束,我们发明了一种预拉酸溶单丝制造丝径为3~12μm光纤传像束的方法。
本发明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坩埚法或者棒管管法拉制直径Φ1为1~3mm的酸溶单丝;将酸溶单丝截等长若干根集合形成酸溶单丝束;将酸溶单丝束由拉丝机拉制成直径为50~60μm的酸溶复丝,酸溶复丝中的单根酸溶光纤直径为3~12μm;之后由排丝机排酸溶复丝,自胶合部位切断,然后酸溶去除酸溶层,获得光纤传像束。
采用本发明之方法获得的光纤传像束其中的光纤丝径为3~12μm,通常为3~5μm,使得光纤传像束的柔韧性大为提高,分辨率大于90lp/mm,光纤传像束截面能够做到3×3mm2以上,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方法中的酸溶单丝束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之方法中的酸溶单丝束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之方法将酸溶单丝束拉制为酸溶复丝示意图,图中的4为拉丝机加热体,该图兼作为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方法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三坩埚法或者棒管管法拉制直径Φ1为1~3mm的酸溶单丝1,如Φ1=2mm。将酸溶单丝1截等长若干根集合形成酸溶单丝束2,见图1、图2所示,所述等长为10~50cm范围内的某个值,如15cm,所述若干根为19~263范围内的某个值,如61根,酸溶单丝束2的截面形状优选正六边形。将酸溶单丝束2由拉丝机拉制成直径为50~60μm的酸溶复丝3,见图3所示,酸溶复丝3中的单根酸溶光纤直径为3~12μm,如3~5μm。之后由排丝机排酸溶复丝3,自胶合部位切断,然后酸溶去除酸溶层,获得光纤传像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遗失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适合于供水系统的微型动物采样器